她叫王丽萍,曾经被称作“奥运会历史上最孤独的奥运冠军”……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发现居然没人为她欢呼,连自己的教练、队友也都没了踪影,甚至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都还朝着入场通道口照去,好像大家等的都不是她。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以1小时29分05秒的成绩夺得竞走20公里项目冠军。
但王丽萍的这个冠军好像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最应该信任他的教练都没有这个准备,比赛没结束时就早早回了酒店。
一个能拿下最终冠军的人为何赛前没人看好她?为何夺了冠连教练都不在现场祝贺?她又为什么会被称作“最孤独的奥运冠军”?我们今天一探究竟。
最孤独的奥运冠军——王丽萍1976年7月,王丽萍出生在辽宁丹东凤城的一个农村家庭里。
由于从小就颇具运动天赋,经常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里拿第一的王丽萍被体校选中,专项学习竞走。(1989年)
1997年,王丽萍入选中国田径队;1998年获得全国亚运会选拔赛女子竞走第三名;1999年还在与多位顶级好手(刘宏宇、王妍)的竞争中,获得一次世界杯预选赛的第二名。
当时的王丽萍有实力,但在国内算不上最顶尖,距离刘宏宇这样的世界级选手几乎还是有差距的。
要知道当时的刘宏宇1999年拿到女子竞走项目的双料世界冠军,早早以种子选手的身份入选了悉尼奥运会的入场券。
而不在正选名单中的王丽萍,为了拿到奥运会参赛权,在有伤病的情况下,接连参加了三次选拔赛,才拿到了这张视若珍宝的悉尼奥运会入场券。
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田径竞走队来说,刘宏宇绝对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夺冠的唯一希望,没人关心王丽萍能拿到什么样的成绩。
时间来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项目决赛现场,超过30位运动员在裁判给出指令后开始向着最后的终点走去,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最终的那块金牌。
了解竞走运动的朋友、或者看过竞走比赛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虽然名字里有个走,但这项运动可不是单纯的比谁走得快,走得久,更是有些很严格的技术动作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前进都会被视为犯规,甚至丢失比赛机会。
运动员在竞走过程中,需要时刻保证自己至少有一只脚和地面处于接触状态,在前脚落地的瞬间,膝关节必须保持伸直状态,不能出现屈膝弯曲的情况。
那么多运动员,如此细微的动作,不怕运动员偷偷作弊吗?
整个竞赛过程中,会有较多数量的现场裁判跟随队伍前进,实时监督运动员的动作情况,并作出相应判罚。
如果发现运动员有犯规动作,裁判会给予黄牌警告;如果一场比赛黄牌累积三张,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也正因为比赛技术动作要求极为规范,现场裁判又很多,所以竞走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运动员一般不会选择独自脱离大部队前行。因为处于加速领走的你,既需要保证高标准的动作及速度,还很容易被裁判发现是否犯规。(大部队人多,容易隐藏细微动作变化)
当时比赛刚过半,还未到冲刺阶段,结果中国运动员刘宏宇有些着急了,作为世界冠军的她可能迫切的想拿下奥运冠军,随后开始提速冲刺,希望拉开与大部队之间的差距。
虽然刘宏宇有技术有实力,但独自领走的风险同样存在的,其次奥运会这样的重要舞台更容易让人紧张,所以在赛道第8公里处,刘宏宇就因为技术犯规吃到了第一张黄牌。
随着比赛时间越来越久,赛程越来越短,运动员的体力消耗开始加大,领走的刘宏宇技术动作开始不断变形,随后相继吃到两张黄牌,在距离终点6公里处被罚下场。
从当时的转播画面来看,丢失继续比赛资格的刘宏宇显得十分懊恼伤心,俯身在赛道旁的栏杆处哭泣,身旁随行的教练组也显得无奈跟惋惜。
比赛来到后半程,赛道上还在竞走的运动员也几乎来到了体力的极限,几乎都是靠意志力在签下,僵硬的肌肉开始让大家频繁的犯规,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开始因为累积黄牌数被罚下场。
中国另外一位参赛队员王丽萍从一开始就很好的执行了自己的战术思想,持续跟随大部队,保持稳定的速率,到了后半程开始慢慢发力,随后不断的提升着自己的排名位置。
就这样一点一点,王丽萍的位置不断提升,等她异军突起冲到第三名的时候,这位身着红色运动服的中国姑娘让排名第二位的意大利选手开始着急了。(因为王丽萍太稳了,状态很好,一直在缩短双方距离)
眼看王丽萍越来越快,意大利选手开始着急加速,但当时体力已经到极限,贸然加速肯定会导致动作变形,果不其然没一会儿裁判就宣布意大利选手被罚下场。(当时被罚下场的意大利选手极为不甘,坚持不下去,依旧往前走,最后差点就被工作人员抬出赛道了)
意大利选手出局后,在王丽萍身前的就剩下了仅有的东道主澳大利亚选手。
澳大利亚选手看着王丽萍越走越快,早已经体力透支的她开始着急了,疯狂加速往前走,甚至开始“潜规则”,整个人完全就不按技术要求,就差跑起来了。
本身作为东道主,吃点“潜规则”也无所谓,只要不是太夸张,裁判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当时这位澳大利亚选手的冲刺过于浮夸,动作几乎扭曲,几乎就是一路小跑。而奥运会又是全球直播性的比赛,裁判也实在看不下去了,随后在距离主体育场入口几十米处将其罚下场。
因为当时距离主体育场实在太近,所以澳大利亚选手在这个节点被罚下场的确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体育场内巨大的显示屏此前可是一直显示澳大利亚选手排名第一,而且现场广播也在不断造势,现场东道主的观众们都做好准备迎接自己国家的冠军选手入场。
所以在所有东道主观众及媒体镜头都朝向入场口等待时,发现第一个跑进来的居然是一个黄种人,一个身着红色运动员的中国姑娘?
哪怕当王丽萍已经进入场馆冲过终点时,媒体的长枪短炮还是朝着体育场入口处,所有人表现出来样子就是:“我们等的不是你啊”。
当王丽萍举起双手挥舞着望向看台时,发现没有人关注自己,没有人给自己鼓掌,好像自己不是冠军,而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既然东道主不给咱鼓掌,那中国队的教练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呢?他们难道也不为王丽萍欢呼吗?
没错,他们也没有,因为他们压根没去体育场等着王丽萍,压根就没觉得王丽萍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在刘宏宇落败后就早早走了。
是不是不可思议?但这样的事情就真实的发生在2000年悉尼奥运冠军王丽萍的身上。
你很难想象当时的王丽萍到底是一种感受,没有人欢呼,没有人鼓掌,最应该陪伴的教练、队友全都不在,甚至想披着国旗绕场走一圈都找不到国旗...
我记得当时的直播画面里只这样的:
王丽萍局促的看向观众席,努力的想表现的开心一点,她举起双手欢呼,但很快的又放了下去,显得很落寞。
她转身环顾整个体育场,很热闹,但好像跟她无关,没人为她鼓掌,甚至自己的教练也没有。
最终孤独的王丽萍只能绕着体育场走了一圈,结束了这段好像不太属于自己的奥运会夺冠经历。
更令人气愤的是,悉尼奥运会结束回到国内后,据说教练组对于“失职”居然毫无悔意,反而直言:王丽萍之所以能夺冠,都是教练组制定的战术。如果刘宏宇不提速冲刺,那么多厉害的对手会被拖垮甚至离场吗?所以是他们给王丽萍创造的夺冠机会。
至于教练组为什么没在现场等着,给出的原因是:教练团队有特殊原因,没能入得了场,只能在场外候着,所以不能送上国旗。
——
老实的王丽萍回国后没有发表什么怨言,没有表达自己的不满,把所有的委屈留给了自己。
我想当她站在悉尼赛场感受过那种万人无视的孤独后,就没有什么能再打败她了。
很多年后再回忆起此事,王丽萍说:我得到金牌却没有找到国旗,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