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正如问题所言,以使用习惯而言,工笔画的创作者基本都是使用熟宣的。
工笔画因大多需要使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来进行勾画,使得这类创作不允许纸面出现”墨迹发散“的状况,因此来说,泛泛而言,只能使用熟宣这种不会令墨迹扩散的纸张。
比如上图,这种细腻至极的笔触,是必须熟宣才能够支撑创作者实现这样效果的。
只有极少量不这样做的人,比如那些敢于探索的,以及自己特殊的创作需要者,才会使用半熟甚至生宣的纸张,然后使用自己特定的技法,达到创作工笔画所需要的效果。
不过此法太过麻烦,这种做法的人为数极少,作为一种创作中真实出现的情况,在此仅做个说明而已:并不是所有的公众认知都是绝对的。
如下图(局部),来自画家朋友创作的水墨与工笔一体的国画作品,就是属于其“自行研发”的创作技法而成:
艺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此,很多别人做不到或者认为不可能的,你去尝试了,并且通过自己智慧动手之后,以某种途径实现了,这就是升华!
本例中的荷花部分,便是创作者在生宣创作完荷叶的水墨部分之后,对荷花部位自行做熟之后,再用工笔技法绘制荷花,从而实现一幅画上面,水墨与工笔共存效果的。
下面说说工笔画选择宣纸的注意事项:
宜选择生产日期就近的宣纸熟宣纸的成品纸有二种来源(形成工艺),
这种直接生产出来的熟宣宣纸,是在纸浆之中加入了工业胶原料之后,使得捞制出来的纸张内部纤维之间已经完全没有“空隙”了,也就是说,纸张内部的植物纤维之间原本该有的缝隙被胶类物质凝固后完全堵住,使得水墨上去之后,不再具有发散渗透效果,从而达到工笔画创作的要求。
这类纸张一般在厂家或者商家销售的时候,会有说明,相对来说,这类纸张可以存放的时间稍许长点,如购入之后密封保管可保2-3年时间品质不太受影响。但如果保存更久,其内部胶类成分会因挥发、氧化反应等原因导致纸张局部开始出现“漏水、漏矾”迹象,宣纸也就不堪用了。
因此,这类宣纸选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使用量或者保管条件,可适当多一点,但存放以不超过3年为限。
这类熟宣品种,是市面上常见的,其加工方式也有多种,外观也是琳琅满目,如金色的泥金、银色的泥银、各种色宣以及白色本色宣纸,还有高档的粉腊笺等等。
加工出来的熟宣,主要是通过“浸泡特定溶液”以及“涂刷特定涂层”的方法,来达到让水墨不发散不渗透的目的。
依据经验而言,泥金、泥银类、粉腊笺一类宣纸,保存的时间很长,一般10~15年不是问题,购买的时候,可适当多一点,除此之外的其他类型,原则上存放不要超过2年,甚至可以更短——保管条件不好的时候,有的不到一年便可能出现“局部漏水、漏矾”使得纸张不堪用的现象。
选择纸张厚薄均匀度尽量一致的品种纸张是否均匀,决定于原纸的质量,厚薄不一的纸张,可以想象,使用起来是会有很大程度不堪用概率的。
这点不太好判断,只能通过“快速逐张翻看”的方式,观察是否出现局部亮度不一致的现象,相对逆光的情况下,依据经验,快速随机在一刀纸里面,透光看一些纸张,尽管熟宣已经不透水了,但是逆光看的话,一些纸质不均之处,还是有可能看到一些的。
这点是经验,接触的纸多了,以后会相对熟练一点。
在自己足可信赖的品牌中选择需要的品种这点按说即使不列出来,大家也会这么做。
在包含宣纸在内的文化企业当中,是有不少老牌企业的,这些人群中,甚至家族成员里世世代代就知道做这些,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先人留下来的产业不要在我手里毁了”传承意识。
尽管金钱在现代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文化兴国时兴的当下,传统老手艺的“国家级重视”使得民间手艺人的品牌意识也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各级政府牵头经常举办各类评比和展览,也为“文化品牌”的意识奠定了强劲的基础。
故而,基于这些“品牌发展方向"的社会确认之后,用户一旦遇到自己信赖的品牌产,便可在选择自己适合的品种之后,一直坚持使用它,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包含国画在内的艺术作品,其精髓在于”创“,一个人的创作符合了传统的审美意识流,便会被大众更广泛接受;
如果创作在上述基础上超出了“普通人习惯中的意识圈子”,那便是你升华的标志。
艺术人在其技艺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普遍需要去追求个性,这种个性的追求,社会肯定是永远提倡的,只要不出现像少数人那种过分的“以丑为美”夸张做法,便是艺术创新的正道!
毕竟,小众的艺术,也是需要符合"传统正流”发展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