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康雍乾时代就吸取明朝的教训,对太监管理相当严格,约束非常强,严禁太监干涉朝政,与王公大臣也禁绝往来。
顺治帝时代,仿照朱元璋的旧例,铸造铁碑,但凡太监有不法行为,凌迟处死。
一般来说,皇帝势弱才会让太监有机可乘,比如东汉时代,皇帝大多年幼无知。唐朝后期皇权衰落,明朝中后期皇帝不理朝政,太监趁机借皇帝宠幸欺上瞒下大肆揽权。
明朝宫廷太监多达数万之众,而多尔衮一进北京城,就大规模裁减宫内太监,顺治初期只留宦官千余人。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宫廷事务的增加,宦官的人数略有增加,但也控制在3000人左右,其后一直保持这样的规模。
清朝专职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是内务府,而内务府是在满清“包衣”组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内务府的总管一般由满清贵族担任,主要人员分别由满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镶黄、正黄、正白旗)所属包衣组成。
包衣的来源是满清贵族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主要伺候满清贵族。因此,太监们的顶头上司并不是太监,而是内务府满清贵族的包衣。内务府下设“敬事房”,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这就在太监与皇帝之间设置了制度“隔断”,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监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