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唐朝之后为什么再没有驱使外族为本国打仗的气度呢?

唐朝的开放是古今中外都非常罕见的,朝廷中供唐朝驱使的外来民族数不胜数。比如李世民的爱将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左骁卫大将军执失思力(突厥人),左武威大将军黑齿常之(百济人),西平郡王哥舒翰(突厥人),辅国大将军契苾何力(铁勒人),安西大都护高仙芝(高句丽人),朔方节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大宁郡王仆固怀恩(铁勒人),北庭节度使白孝德(龟兹王子),中郎将浑瑊(铁勒人)。

唐朝是个真正包容天下的华丽王朝,当时的唐帝国的确是八方仰慕万国来朝,虽然隋唐两代的帝王皇族都是汉人,但是深受鲜卑文化影响,在血统中也有不少北方游牧民族血统,因而华夷之防没有那么严格,甚至李世民被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正是因为这种胸襟与气度,纵然唐朝灭了高句丽、突厥、百济等国,这些国家的臣民甚至曾经的王室,都甘愿臣服唐朝,为唐朝效力。
唐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外国人数不胜数,波斯的乐师舞姬、日本的留学生、天竺的僧侣、阿拉伯的商人,甚至欧洲的景教传教士(基督教)都随处可见,而外族出身的将领、士兵,也成为了唐朝的利刃。为唐朝南征北战,且忠心耿耿。

让他们心甘情愿臣服的原因,第一就是唐朝当时昌盛无比的国力,是整个东方世界的主宰,心有大志的人,自然愿意为最强者服务。

第二,唐朝不把他们当外人,从没有歧视与防备这些外族将领,收人先收心,华夷之防最薄弱的唐朝,反而是少数民族甘愿效命最多的朝代。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