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的羁縻制是怎样的?

羁縻遵循中国儒家千百年来的“王道”思想,简单来说就是“象征性”统治,比如汉朝所建立的“道”,唐朝所建立的“羁縻州”,明朝建立的“都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在羁縻制度下,各边疆地区表面上臣服于中原,然而实际上,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等,仍旧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例如明朝,虽然在青藏、西南与东北都设立了行政机构,但是青藏仍旧有汗王,西南各少数民族仍旧有土司,东北女真各部仍旧有首领,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在唐宋时代,地方设立土官,各地方土官受地方州府兵力的约束,然而到了元朝以后的明朝与清朝初期,羁縻地方的势力迅速膨胀

当中原王朝强大时,羁縻地方臣服;可一旦中原有事,这些地方就开始脱离中央约束控制,比如明朝后期,明王朝对青藏与东北的管辖纷纷丧失。



与奉行“王道”的汉人王朝不同,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清王朝,并没有继续奉行“羁縻制度”。清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册封藏教领袖,收回金瓶挚签权;在回疆设立参赞大臣,施行伯克制;在蒙古大兴藏教,册封蒙古诸王,并且施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改土归流,逐渐废除西南土司

同时,清朝设立众多驻防将军,派兵驻守,平定回疆等地的叛乱,强化对边疆的控制是历朝历代都很少见的。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靠的大多都是武力,以往朝代的“羁縻地方”有众多弊端,不利于国家安定与中央集权。其本性中也一直奉行“强权思想”,即便是对于当初的盟友蒙古也没有放松警惕。虽然与儒家思想“统而不治”背道而驰,但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值得借鉴之处。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