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前中国有“女官制度”,之后基本消失。中国历史上的女官制度也大多集中在了宫廷之中而并非朝堂,女子不能够入仕,不能为官,也是中国数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深刻反应。
最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女官,所谓的“天子妃嫔”就是辅佐王后的各种女官,执掌宫廷内的各种礼仪与各种琐碎事务。
女官真正兴盛,还是在胡风盛行的南北朝时代,北魏宫廷开始出现系统的女官制度,最高女官称作“内司”,官比尚书令。还有女作司、大监、女侍中等,拥有二品的品阶。
隋唐时代正式定制的“六尚二十四司”成为中国历史上女官制度发展的最高峰。
隋唐时代的女官虽然品阶不高,但是因为身处后廷,又能够掌握不少的政事,所以在政治上有不小的影响力。
然而宋朝以后,随着程朱理学与封建礼教的不断壮大,女性地位开始一落千丈,并且更加保守,女官制度也随之没落。
到了明朝时代,原本由女官管理的后宫,突然变成了太监的世界,明朝十三衙门的太监等,成为了宫廷真正的主管,女官沦为为了真正做杂务的宫女。
朝鲜王朝与明朝不同,按照宋朝的规制,制定了女官制度。朝鲜王朝的女官就是“宫女”,但属于“内命妇”,由王妃统一管理。从小宫女到内人,再到各种尚宫,最高级的尚宫也不过从五品,与朝鲜国王最低等的妃嫔淑媛还低个等级。一般就是在王宫做事的宫女,但是拥有品阶,辅佐王妃与其他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