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李鸿章就算隐退,他也无法保全自身;其次,李鸿章是支撑晚清的中心,就算他想全身而退,当时的局面也容不得他独善其身。
澹奕个人看法,李鸿章号称“史上第一背锅侠”,李鸿章个人的才能是不容置否的,晚清风雨飘摇时局动荡,李鸿章力挽狂澜于不倒,扶大厦之将倾。这种气魄与手段,在当时世界上都是公认的。晚清时代,各国都认为清帝国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只是因为有李鸿章在,所以得以苟延残喘。
晚清,更多的是翁同龢、康有为这样“口头正义”的虚伪之人,而像李鸿章这样的,甘愿忍受屈辱,有心救国却无力回天的,寥寥无几。因为从古至今,“名声”都实在太重要了,谁也不愿意去背负骂名,尤其是明明不是自己造成的,为何要去承担?
李鸿章身居要职,与沙俄谈判,没人敢去,李鸿章去;与法国谈判,没人敢去,李鸿章去;与日本谈判,没人敢去,李鸿章去。《中俄密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每每到了忍受凌辱的时候,平日里义正言辞大义凛然的人,纷纷跪在老佛爷面前哭诉。慈禧太后看着一群窝囊玩意儿也是无奈,最后目光也只能投向已经被骂得体无完肤的李鸿章身上。一次,又一次,李鸿章的形象越描越黑。
不由地说一句,那些只会躲在背后义正言辞的人,为何不去谈判桌前声张正义,展现男儿气魄?李鸿章“丧权辱国”,难道躲在背后做个缩头甲鱼,只敢偷偷咬人就是英雄好汉了么?左宗棠、张之洞等人,的确也是一时之雄,可慈禧太后为何没有派这些人去谈判?因为论外交,当时的确无人能比得上李鸿章。以甲午战争为例,就算左宗棠、张之洞,前往日本谈判又如何?谈判破裂再打起来,已经失去海军精锐的清朝还能与日本一战么?
澹奕认为,有些人用不着洗白,公道自在人心;有些人即便曾经天花乱坠,之后真相大白会更难堪。比如上学的时候,澹奕一直认为康有为是个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