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至今,在各的姓氏的族谱里都没有记载女性,是不是属于所谓的重男轻女?

也不全是这样的,俗话说“女子不入祠,女子不入谱。”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名字是不入家谱族谱的,而是在出嫁以后入自己丈夫家的族谱。而且也是附庸式的那种,只有姓氏没有名字。


严格来说,宗谱、族谱与家谱是有区别的,相对于家谱,族谱的范围更广一些。家谱以一对夫妇为定位,上溯五代祖先,下囊括自己的孙辈。

而对于族谱,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的,女儿、入赘、过继、义子等能否入族谱,要看是否能够成为家族的继承人。历代编纂族谱,也并非没有女儿入族谱的,当一个家族只有女儿的时候,女儿作为家族继承人,就会进入族谱之中。

古代编纂家谱、族谱,大多以父权为中心,父子相承、子子孙孙继承,也不完全是因为重男轻女,而是古代宗法制度与继承制度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就是男性血缘之间的继承,女儿出嫁以后,就是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除非家中没有男丁继承财产,女儿才能够列入族谱之中。而历史上一些“贞洁烈妇”、得到朝廷敕封的等特殊女性,也会有机会列入族谱。

在古代,能够列入家谱、族谱与宗谱的也只有妻,妾是没有这种资格的,甚至不能够葬入家族的坟地,妾所生的孩子一般也没有继承家业的权利,最多可以继承部分财产,也不可继承爵位等。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5 00:42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