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当时并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各国的人无论到了哪个诸侯国,都不会改变他们华夏之人的身份,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母国认同非常薄弱。所以战国时代,很多有才之人都并不会效力母国,甚至帮着别国攻击母国,尤其是在本国受到排挤,而受到他国赏识的时候。
商鞅,卫国人,而不是魏国人,他的先祖就是卫国王室,身份尊贵。姬姓公孙氏,所以他也被称作公孙鞅、卫鞅。商鞅曾经在魏国侍奉,公孙痤曾经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是魏惠王并没有听从。之后也是在公孙痤的建议下,商鞅前去了秦国效力。
战国时代,礼崩乐坏,曾经周天子的分封制已经开始土崩瓦解,大诸侯吞并小诸侯成为常事,诸侯纷纷变法图强求贤若渴,所以当时诸侯国之间人才的流动是非常常见的。当时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纵横家,这些人游走在诸侯国之间,进行各种纵横谋略。
其实商鞅,也只是战国时代人才流动的一个小型缩影。当时能够的确不缺乏蔺相如等那样坚持为了母国的名人,但是更多的还是为了前途与赏识自己的知遇之恩,而投身他国的人。“民族意识”并没有形成的时候,当时的人只将自己出生的国家作为故乡而已,并没有太强烈的认同感,所以出现了很多“背叛”母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