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到明清两朝之前,历朝历代皇帝御膳的规模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即便明朝前期仍旧严格遵循明太祖“四菜一汤”的规格。如果不是需要宴请的话,皇帝私人的御膳并不会产生那么多的“厨余”。
古代皇帝的御膳,如果吃不完所产生的厨余,除了直接丢弃之外,或者赏赐给朝臣、或者由宫廷中的宫女太监食用。而到了清朝末年,还出现了“倒卖”皇帝御膳的做法。
虽然说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在秦朝到唐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当时即便是皇帝的御膳内容也相当乏味单一。直到唐朝,皇帝每天还是只吃两顿,各种后来非常常见的食材在当时都是没有的,而后世非常普及的炒菜也是宋朝才出现的。所以很长时间内,皇帝的御膳其实也不咋地,也没那么多的厨余产生。
明清时代,因为民族融合、新航路开辟大量新农作物传入、炒菜等烹饪手法出现等,使得当时的饮食文化登峰造极。尤其明朝后期与清朝中后期,皇室饮食逐渐奢靡,规模庞大浪费惊人。晚清时代,慈禧太后每顿需要上百道菜,而真正动筷子的不过几道菜。
如果碰到勤俭点的皇帝,并没有什么厨余,自然不用担心,就那么多东西剩下的就扔掉即可。但是碰上奢靡惯了的就比较麻烦了。
明朝与清朝时期,皇帝有将自己用剩的饭菜赏赐给自己的宠妃、比较赏识的大臣,表示恩宠。不过,这种其实也就是那么个意思,如果当真恩宠,皇帝会直接“赐膳”,让宠妃近臣直接与自己一起享用。将剩余饭菜送过去,都已经不太适合食用了。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由内廷的太监宫女们享用。毕竟太监宫女也要吃饭,皇帝吃剩的东西再怎么样也是御膳,肯定比奴婢们的伙食好,朝鲜王朝时期,国王的膳食退下之后就是由宫女们食用的。
而到了清末,也是历朝历代御膳规模达到最惊人的时代,这个时候竟然出现了“倒卖宫廷御膳”的行当——御膳厨余被太监们偷偷带出宫廷,高价售卖,竟然形成了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