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渤海国,就不得不说起渤海国的主体粟末靺鞨。靺鞨本是满洲的祖先,而粟末靺鞨是靺鞨人的一个分支。隋朝时,居住在松花江流域的粟末靺鞨依附于高句丽,唐朝灭高句丽以后,粟末靺鞨迁移到了辽东一带受唐帝国的节制。
武则天时期,契丹背叛唐朝,而当时包括粟末靺鞨在内的靺鞨也跟着契丹一起搞事情,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营州之乱”。结果武则天这个千古女皇也不是个好惹的,直接派兵镇压,联合后突厥与奚人剿除叛乱。而后,武则天下令诛杀不肯接受唐朝示好的靺鞨首领乞四比羽,而粟末靺鞨首领乞乞仲象在逃亡途中,很不幸就病亡了。
人算不如天算,帮着唐帝国平定营州之乱的后突厥势力壮大,整个就膨胀了,也背叛了唐帝国,而当时的奚人与原本叛乱的契丹、靺鞨也沆瀣一气。
不过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是个识时务的俊杰,审时度势之下并没有参与叛乱,而是趁机建立了政权,称“震国王”,渤海国的基础由此建立起来。大祚荣在契丹、新罗、后突厥之间巧妙周旋,使得震国迅速安定了根基并且壮大起来,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个强大存在。
唐中宗复位之后,有意招安粟末靺鞨,所以派遣使臣进行册封。当时的唐朝仍旧强大富有,大祚荣再三考虑,觉得还是跟着唐朝有肉吃,很愉快的接受了册封。
唐玄宗时期,正式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将震国之地定为“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这是当时唐朝羁縻制度的体现,这个时候的“渤海”之号虽然已经出现,但充其量仍旧只是个部族。
唐朝时期,对于边夷之地施行特殊的“羁縻制度”。虽然这个时候的渤海已经成为不同于唐朝的藩国,不过按照唐朝的制度,依旧名不正言不顺。直到唐代宗时期,才正式将渤海升格为渤海国,而当时的渤海郡王大钦茂受封为真正的“渤海国王”。
渤海国到大钦茂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与之前节制忽汗州的地域部族政权相比,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接受了大量唐朝文化的渤海国国力强大,成为当时东北亚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被称作“海东盛国”。虽然渤海对唐朝称臣,但与后来的越南一样,对内却仍旧自称圣人甚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