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棣现在确定的庙号是“成祖”,然而明朝时期尤其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朱棣的庙号是“太宗”而并不是“成祖”。一直有种错误的说法,就是朱厚熜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拥有庙号进入太庙,所以想将朱棣的神位迁出去,但朱棣毕竟是自己这一脉的老祖宗,无奈之下将其庙号从宗,变成了祖。
当然,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对的那一部分就是,朱厚熜将明太宗变成明成祖,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追尊自己的父亲朱祐杬为皇帝,入太庙享祭。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先说中国古代皇家太庙祭祀的“昭穆制度”。
古代帝王家有太庙,不过太庙中祭祀的排位数量是有规制的,按照周代确定的礼制“天子七庙,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亲尽而迁”。
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子的太庙中供奉七位天子的神位,也称作“祔”。太祖为一世祖,其神位放置在中间位置,永远不能迁移出太庙,二世、四世与六世的神位并称为“昭”,放置在太祖神位的左边;三世、五世与七世是神位并称为“穆”,放置在太祖神位的右边。
那么到了第八世呢?按照规制,如果到了第八世,就将二世的神位移出来,放到另外一座大殿中供奉,这座大殿就被称作“祧庙”,而移出神位的举动,就称作“祧”。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当年确立此规制的周朝就率先有了这么个例外。周朝为了纪念文王姬昌与武王姬发的巨大功勋,所以一早就确定了将这两位的神位永远固定下来,不得迁出,不在三昭三穆之列。原本的天子七庙,变成了实际上的九庙,而明朝也基本上完全模仿了周朝的这种规制,明朝太庙实际上也是九庙。
朱厚熜真会因为想让自己父亲入太庙,却又迁不了朱棣的神位,所以将其升为成祖么?并不可能。明孝宗时期已经确立太祖与太宗功勋卓越,这两位的神位都不得迁出太庙。而且靖难之变后,朱棣削去了朱标的“兴宗”庙号,而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在当时也没有庙号,所以到嘉靖朝太庙实际上位置还是有空缺的。
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无嗣而驾崩,所以朱厚熜才得以小宗入大宗,以藩王血脉继承皇位。嘉靖朝发生著名的“大礼议”后,最终朱厚熜获胜,其生父兴献王朱祐杬被尊奉为皇帝。可朱祐杬生前毕竟不是皇帝,所以本来也没资格进太庙享祭,可朱厚熜也是“得寸进尺”,一心想让父亲“称宗祔庙”。
于是朱厚熜就另想他法,在祭祀规制上动起了脑筋。古代祭祀分成两种,祭祀上天的“郊祭”与祭祀有卓越功绩祖宗的“堂祭”。明朝本来只有郊祭并没堂祭,这让朱厚熜找到了能钻的缝。
当年周朝郊祭配始祖后稷的神位,堂祭配周文王神位;如果明朝想恢复堂祭,那配的应该是明太宗的神位,可这毕竟没有明确规定,只是说“有功绩的先祖”,朱厚熜认为他的父亲朱祐杬自然有功绩,最大的功绩就是生了他这么个儿子。
当然,朱厚熜这种行为在朝堂上也是引起了很多非议,即便是严嵩都没有完全同意朱厚熜的这种做法,要知道明朝那群文人士大夫,将名分看得非常重,当年大礼议虽说是朱厚熜赢了,但支持朱厚熜的那一派也被视作“媚上”。所以朱厚熜这种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大规模的反对,当然,朱厚熜有的是手段,跟其对着干的,大多都被朱厚熜给秋后算账了。
但朝臣的意见也不能完全不顾忌,毕竟事情还等着他们做呢,总不能全都给拾掇了,而且这件事本身就朱厚熜在开罪祖宗的边缘疯狂试探的举动。最后,朱厚熜选择折中之法,将太宗升为成祖,与太祖一起配享郊祭,自己的父亲上庙号,配享堂祭,名正言顺入太庙。
不过,从“宗”变成“祖”这种看起来升级的事情,九泉下的朱棣可未必真的会高兴,朱棣一生都在极力抹去自己身上的旁支成分,甚至改称自己是马皇后嫡子,希望给自己摆正名分,结果到了嘉靖这一朝由宗变祖,如同另立一系,一下就给打回原形了。总之,朱厚熜因为想让父亲祔庙,所以改太宗为成祖是真,但并没想过将其神位移出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