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不让王爷留在京城,清朝不让王爷离开京城,哪种方式更聪明?

无论是明朝的将藩王分封到京畿之外,还是清朝将宗室诸王约束在京都,实际上都是为了拱卫皇权,要说哪种更聪明,也就是更加有效,现在的人再怎么解释怎么构想都是虚的,历史早就已经证明了一切。自然还是清朝的做法的的确确达到了最终的预想效果。终清一代,从未出现过宗室诸王犯上作乱的事情,宗室根本无法挑战皇权。

再来看看明朝,明朝分封诸王,将诸王分封到外地就藩的做法成效如何呢?先有燕王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变夺权;再有宣宗时,汉王朱高煦造反;之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叛乱,南明时期,甚至发生明朝宗室诸王纷纷自立称帝互相攻伐的事情。

明朝分封诸王,外地就藩

先秦时期诸侯做大周天子衰微,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虽然分封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可明太祖朱元璋依旧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朝初期重新施行起了分封制。

明朝的分封制度不同于以往,施行的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不参合四民之业,并世袭罔替”,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宗室诸王虽然有封号封地,但其封地并不属于藩王直接管理,藩王只依靠朝廷俸禄供养,不得参与士农工商,爵位世袭传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明朝宗室诸人在封地安享富贵,世代享受,不准过问朝廷与地方上的事物,只管享乐跟繁殖。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变以后,为了巩固皇权,更是规定藩王无诏不得入京,也不得踏出封地,更不得过问地方上的任何事务,严格削弱藩王的权势。

然而,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明朝的的确确有这样的规定,可藩王遵不遵守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毕竟在京城之外,皇帝根本看不到的地方,即便是明成祖之后,依旧发生了不少藩王犯上作乱的事,最著名的就是汉王朱高煦与宁王朱宸濠。

明朝虽说不准藩王过问地方事务,可毕竟是皇族,谁又敢真的跟藩王作对呢?那还规定不得谋逆呢,可真要谋逆的人会听么?完全就是在痴人说梦啊。而且藩王也有钱,如此一来使得不少有异心的藩王豢养私兵,勾结朝中权贵,最终开始挑战皇权。

整体来说,当年朱元璋恢复分封制,想让子孙后代共享富贵守住朱家的江山,实在有点一厢情愿,明朝对于宗室的规制存在着太多的弊端,从实际发生的那些事来说,非但没怎么拱卫皇权,反而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至于不准藩王入京,只能在封地活动,呵呵,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这么做无异于让藩王有了各种机会,各种对藩王的约束也难以施行。

清朝宗亲留守京城

有明朝的教训在前,清朝也是学得挺乖,清朝对于宗室的相关规制,也算是成效明显。总体来说最主要的两处,相对于明朝的进步就是:降等承爵、留守京中。

明朝宗室藩王世袭罔替,嫡长子继承爵位,其余诸子降等承爵,结果导致宗室规模膨胀,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清朝规制,除了少数的铁帽子王之外,宗室诸王只能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而且降低一等,其余诸子通过考试,可以获得不入八分的低等爵位,以此约束宗室的规模。

除此之外,有鉴于明朝地方藩王作乱的教训,清朝将诸王都约束在京城之中。当然,任何对于诸王的规定约束,都比不上让他们只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他们在作甚要保险得多。清朝,将宗室诸王几乎无异于软禁般留在京中,非有诏谕宗亲不可擅离,使得清朝的王爷们,也的的确确如同笼中之鸟。

单纯就当初的做法初衷来说,自然是清朝将王爷全都留在京中的做法更聪明些,毕竟这么做的的确确将诸王牢牢锁在了金丝雀笼之中,安享富贵却无法挑战皇权。打个比方来说,明朝跟清朝的做法就像,一个是父母出门交代孩子写作业,其实还是要看孩子自觉;一个是父母盯着孩子写作业,孩子到底听不听话显而易见。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