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孟加拉跟巴基斯坦被分成一家人就是英国人干的好事,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牢靠,甚至可以说极其松散,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又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直接就使得孟加拉脱离了巴基斯坦。
第一,孟加拉国的前世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处形成的巨型三角洲冲击平原,在古代就是南亚地区的富饶之地,明朝典籍之中就有对于孟加拉的记载,当时称作“榜葛剌”,当时榜葛剌曾经还向明朝进献过麒麟,也就是长颈鹿,或许是榜葛剌通过贸易从非洲获得。
古代时期,孟加拉地区由于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所以相当富有,而且人口也很稠密,只不过一直没有形成所谓的“孟加拉国”,与印度其他地方一样,都属于印度文化的地理范围之内,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3世纪,当时由于穆斯林进入南亚,孟加拉地区也开始受到了影响,建立起了孟加拉苏丹国,逐渐与印度文化的主流区别开来。
德里苏丹国与莫卧儿帝国时代,孟加拉地区的居民普遍变成了穆斯林,而莫卧儿帝国消亡之后,恒河流域再次恢复了以印度教为主的状态,而东部的孟加拉,就形成了南亚东部的回教飞地,倒是与西边的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同样都是穆斯林。
英属印度时代,孟加拉与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同属一个整体,不过相对来说,孟加拉于印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在经济上,而在英国人的计划之下,孟加拉被一分为二,其中的东部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而西孟加拉,则是今天印度的一个邦。
二战期间,为了激发印度的积极性,英国表示“将在战争结束后适当的时候,给印度自由”,而战争结束之后,印度要求英国人兑现自己的承诺时,英国开始不愿意了。
只不过当时的英国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实力维持在印度的统治,所以英国人又来了个阴招,那就是所谓的《印巴分治》,英国将印度,按照宗教不同分成了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部分,而当时孟加拉虽说与印度浑然一体,但是毕竟是以穆斯林为主,可要孟加拉那么多人口远涉到巴基斯坦也不现实,于是,孟加拉成为了巴基斯坦的飞地,即东孟加拉。
第二,不是一家人进了一家门虽然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与孟加拉成为了一家,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是太大,很难真的过到一起去。
首先,巴基斯坦大多属于雅利安后裔,而孟加拉人多为南亚土著达罗毗荼人后裔,两者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除了都尊奉伊斯兰之外,基本就再没什么相同的地方,而且文化差异差得还不是一点点。
若是双方能求同存异,或许还能过久些,但是现实偏偏相反,当时巴基斯坦的实际管理核心都位于西巴基斯坦,而东巴也就是孟加拉,基本就属于附属状态。虽然东巴的人口当时要多于西巴,但巴基斯坦的法定语言却只有西巴使用的乌尔都语,而没有东巴的孟加拉语什么事情,这些让东巴感受到了不公。
除此以外,在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在向西巴倾斜,久而久之,使得东巴与西巴之间的关系愈发疏远,东巴对西巴的心存芥蒂,让印度找到了机会。
第三,印巴战争孟加拉诞生当年英国人离开南亚的时候,除了将印巴分开之外,还留下了个大麻烦,那就是克什米尔问题,按照英国人的意思,印巴单飞之后,原本的500多个印度土邦可以自己决定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情况特别,虽然大多数的克什米尔人都是穆斯林,但其王公却属于印度教徒,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就 成了问题。
克什米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印巴双方都不肯松手,最终大打出手,克什米尔一分为二,巴基斯坦占据三分之一,剩下则在印度手中,但双方的冲突始终没有结束。
1970年底巴基斯坦大选,国会之中291个议席之中,有151个被东巴支持的人民联盟获得,之后,穆吉卜·拉赫曼提出了著名的《六点纲领》,说白了就是要求东巴高度自治,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财政等权益,将巴基斯坦变成邦联制。
有意思的是,印度并没有趁机将孟加拉吞下,除了当时美国的警告之外,印度自己对于吞孟加拉这件事也是畏惧得很,一来怕巴基斯坦全力反扑,二来,毕竟孟加拉是穆斯林为主的国度,印度若吞了,必然强化内部穆斯林的力量,引起与印度教徒间更大冲突,可能会消化不良得不偿失,所以,东巴并未被印度所得,而是成了孟加拉国。
而长久以来,巴基斯坦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东巴的黄麻、纺织品等出口,东巴人口很多所以纳税也多,这些钱大多都用在了西巴的发展建设之上,一旦东巴单飞,对西巴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巴基斯坦内,开始千方百计阻挠拉赫曼等,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危机。
1971年,西巴开始直接对东巴动武,而巴基斯坦的内乱,给了磨刀霍霍许久的印度一个天赐良机,印度直接出兵东巴,而当时的中、美、苏三大家都没心思理会或者有心无力,使得印度对巴基斯坦,形成了完全压倒性的优势,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由于印巴之间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战争并没持续多久,印度已经取得了胜利,到了年底,孟加拉国在印度的介入之下正式诞生,东巴脱离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