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春夹一冬,十栏九个空。
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这里所谓的“两春夹一冬”,只是是一年里有两个立春,去年2020年就是双春。
之前的2017年也是双春年,2020年的立春分别是正月十一与腊月二十二。
虽然现在生活中使用的都是公历,但传统上还是习惯使用农历,由于阴历阳历之间的计算时间存在着偏差,所以还有个闰月需要考虑。
立春乃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而春象征着生长与温暖,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北斗七星的变化制定,北斗的斗柄指向寅位就是立春。
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个月,但是因为阴历阳历之间的计算有偏差,所以闰年有十三个月,也就有了25个节气,多的那个就是立春。
正月有个立春,腊月的时候又会有一个,通常有些地方认为,每到双春年,那么当年的收成就会非常好,因此过去也就有了“黄土变成金”之类的说法。
不过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因为有些地方的人认为,双春年的冬天会格外寒冷,田地之中的害虫会因此被除灭,所以来年的收成自然也就会好了。
但是还有些地方的俗谚恰恰相反,认为双春年的时候,天气会比较暖和,就算不用穿多厚的衣服也都能度过,也就是“无被暖烘烘”的说法。
并且,与有些地方觉得双春年更容易丰收不同, 另一些地方觉得双春年会冷得格外出奇,连耕牛都抗不过去,所以牛栏是“十栏九个空”,继而影响来年的收成。
对于两春夹一冬,认为会丰收和认为会减产,各地形成了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各说各的理,根本没有一致性,自然也没有道理可言。
除此之外,还有些与此相关的俗谚,比如“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双春的年份雨水会格外多,而没有立春的农历年则是风调雨顺,因此农作物会丰收。
但就现实来说,这句话还是只对了一半,2020年是双春年,雨水的确是出奇的多,甚至引发了大范围的洪水,然而2017年却是很多地方出现干旱,也没有风调雨顺。
也就是说,这句俗谚其实也是不怎么准确的,因为现实已经很好的证明了。
其实,中国这么大,原本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虽然广泛流传,但是有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与黄河流域根本不同,因此未必能够适用二十四节气。
虽然说“俗谚七分真”,但还有三分是假的,而这七分的真,也只是在有些地方真而已,并非放诸四海皆准。
通过立春的节气时间点来判断一整年的气候与降水,这本身就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只是一个概率事件,可能会发生,也可能完全不会发生。
再者说,冬天要是偏冷本来概率就很大,所谓的双春年天气更冷的说法,跟没说一样。
过去的农业主要靠天收,人力对于很多的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因此人们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希望以此提前准备,但这样做的效果很微弱。
因此,“两春夹一冬,泥土变成金”的说法其实也没什么道理,只不过是过去的一种说法,真正想要泥土变成金获得丰收,还是要靠科技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