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面续写的情节多有出入,许多方面都是对不上的,就连巧姐最终的结局也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
最普遍的一种就是,巧姐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被舅舅卖掉,又被刘姥姥所救。
巧姐被卖掉,刘姥姥一个乡村老妪要救人自然是需要很多的钱,那么问题就在于刘姥姥到底是靠什么去救的巧姐,与妙玉扔给她的成窑杯有没有关系。
在原著中,刘姥姥共入贾府三次,而三次都得到了不少的东西。
初入贾府的刘姥姥,虽然说话笨嘴拙舌,周瑞家的都看不过去了,若是按照往常,王熙凤早就开始要发作了,可偏偏王熙凤没有。
不仅没有发火,王熙凤还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那一吊钱说是用来雇马车的。
刘姥姥在听贾府吃螃蟹的时候就说,二十两银子,够他们庄稼人一年的用度了,换句话说刘姥姥第一次入贾府所得,大致上是他们一年的用度。
不过初次所得基本没剩,因为当时刘姥姥正是因为过不下去了才上了贾府,那二十两银子是帮助她度过最艰难岁月的关键,不可能有多余的留下。
第二次入贾府的时候,刘姥姥是去报恩的,这回她带去了很多的东西,说是家里多打了两石粮食,采摘了新鲜瓜果给贾府的人尝尝鲜儿。
从这里也看得出,刘姥姥家里的生活已经好转,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
而第二次入贾府的刘姥姥,得到的东西更多,王夫人直接给了一百两银子,而王熙凤这次又给了八两银子,除此之外,林林总总塞满了整辆车。
这些东西,有些是刘姥姥自己用得上的,有些却是真金白银。
以刘姥姥的为人,那些衣服自然是不舍得自己穿的,估计也是被她典当了,而干果子糕点之类她应该也会分给邻里乡亲们,总不会兑换成银两。
第二次进贾府的刘姥姥真的是满载而归,而按照交待,贾府也是希望刘姥姥用这些钱做些小买卖或者购置些田地,以后就用不着投亲靠友的了。
直接得到的银钱,还有典当了衣裳的银钱,少说也有二百两银子。
刘姥姥是个很精明的人,她得了这些银钱之后必然会好好经营自家的生计,日子当然也是会越过越好的,怎么着也是个小康家庭。
与逐渐没落的贾府相比,刘姥姥家反而是蒸蒸日上的。
但后来巧姐被舅舅给卖了,需要赎回的银两少说也要三五百两的数目,这可不是一笔小钱,按照时间来看,刘姥姥未必能够拿得出这么多的钱。
在剧版当中,刘姥姥是卖房子卖地筹钱赎回的巧姐,可原著里并没有这样的说法。
刘姥姥是有儿子儿媳与家人的,要救人的前提,至少是要保证自己家不能折损太过,刘姥姥要真的为了救巧姐而变卖家业,儿子儿媳定然不会答应。
那么,刘姥姥会不会有其他的钱财呢?其实是有的,就是妙玉的成窑杯。
入贾府前去栊翠庵品茶的时候,刘姥姥用了妙玉的成窑杯,结果清高的妙玉准备将成窑杯直接丢掉,却被宝玉要去,给了刘姥姥。
成窑杯是明朝时期的上等瓷器,价值不菲,沈从文笔下说成窑杯就是在晚明时期,一只杯也在上百两白银,是真正的值钱物件。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初期,当时成窑杯在市面上已经不多见,因此价值更高。
就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刘姥姥手中的那只成窑杯价值也在两百两以上,刘姥姥多年里估计也会存下些私己钱,七拼八凑地也就差不多了。
何况以刘姥姥的为人处世,她能从乡里乡亲手中借到些钱,也不是没有可能。
经过几年的经营,刘姥姥家里虽然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好歹应该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宽裕的家庭,至少要比寻常的庄户人家好得多。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刘姥姥拿出这么多的钱,勉勉强强凑够了将巧姐赎出来,也还是比较有可能的,而那只成窑杯的确是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因为巧姐被卖是发生在续写的部分,因此也有许多其他版本。
比如在有些版本之中,巧姐被卖了之后,刘姥姥的确是凑钱想要去赎,她也不知道需要多少银两,为了保险起见,带上了那枚成窑杯。
但是赎回巧姐,却没用上成窑杯,杯子还被刘姥姥带了回去。
而在返程的路上,刘姥姥遇上了身陷瓜洲口的妙玉,此时的妙玉,比起当年让她瞧不起的刘姥姥还要卑微得多,而且已经十分不堪。
刘姥姥拿出了成窑杯让妙玉辨认,如果这段属实的话,那么也就说明救出巧姐并没有用上那枚所谓价值连城的成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