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出名的君王之一,因为他是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的推行者,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就是他的儿子。
不过这位带着赵国走向巅峰的君王,最终却在沙丘之变中被困,活活饿死。
原本宫变被困身死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可关键在于赵侯雍被困在沙丘行宫长达三个月,竟然没有人前去营救他,不过这实际上都是赵侯雍自己没事找事作茧自缚的结果。
赵侯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赵武灵王,他十五岁的时候成为赵国的第六位君主,原本作为三晋之一的赵国地处贫瘠,也不算强大,内忧外患不断危机处处。
觉得日子不能就这么下去的赵侯雍,决意进行大规模改革以增强赵国的实力,而随着胡服骑射推行的成功,赵国的确日益强盛起来,先后灭掉中山、迫使娄烦与林胡两个部族城府,在北部另辟三郡,势力一度可与强秦抗衡。
通过这些功绩,足够让赵侯雍名垂青史,成为历史上的圣贤君王,但人到晚年的赵侯雍开始不安分,在传嗣的问题上,犯下了不能回头的大错误。
赵侯雍原本的王后乃是韩国公主,韩王后为赵侯雍生下了儿子公子章,因为是王后所生,公子章出生后没多久就被册立为了太子。
韩王后去世后,本来对公子章的太子之位也无甚影响,可在赵武灵王十六年,这位上了年纪的君王在巡幸途中做梦,梦见一位鼓瑟少女唱歌,他对梦中的女子非常眷恋日思夜想,他将此事说出来后,大臣吴广将自己的女儿孟姚献给了赵侯雍。
此后,孟姚为赵侯雍生下了公子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但这个孩子的降生,也让赵侯雍乃至于赵国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赵侯雍也不知是哪根筋不对,对于孟姚非常宠爱,赵国上下将孟姚称作“吴娃”,而这个吴娃仅仅做了九年王后就一命呜呼,临终她恳请赵侯雍册立自己的儿子做储君。
废长立幼向来是大忌,当年周幽王废黜申后所生之子改立褒姒之子的教训依旧还在,可赵侯雍居然还真的答应了,他答应了吴娃,将并没有过错的公子章废黜,改立公子何为储君,但对于公子章,赵侯雍心里又有莫大的愧疚感。
本来公子章不仅年长,而且是元后所生,加上他魁梧健壮,十多岁时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战场上英姿飒爽,跟赵武灵王年轻时如出一辙,因此也曾深受器重疼爱。
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王位主动让给了公子章,自己专门掌握赵国的对外征战,称作是“主父”,虽说他还有兵权,但在国内的威望已急速下降。
本以为留着兵权,自己的地位不会出现什么撼动,可赵侯雍实在低估了继位的赵惠文王,也就是当年的公子何,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群的能人重臣,譬如后来的蔺相如,几乎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赵惠文王在国内把实权拿下得七七八八。
这个时候,赵侯雍又觉得非常失落了,可他这个前任君王要再想继位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当初是他自己主动把王位让给儿子的,也不好再要回去。
除此之外,赵侯雍还注意到,那个被自己无端废黜的长子公子章非常落寞,整天都无精打采没有什么生气,他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很雷人的办法。
赵侯雍的办法就是将赵国拆成两份,册立公子章为代王,执掌北方的代国,这么一来,代王与赵王都要听从他这个主父的意思,那么就等于大权重新回到了他的手里,可他的意见刚说出来就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
且不说天无二日,二王绝不可能同尊,更何况将好端端的赵国给拆分了,完全就是在强敌环伺的环境当中自寻死路的做法,根本不会有谁同意。
国中反对,赵侯雍也没法子,而比他更心生不忿的,还是他的儿子公子章,而赵侯雍居然主动从中挑唆,希望让兄弟反目,自己再以调和的身份出面重新掌权。
公子章与自己的心腹田不礼果然十分怨恨赵惠文王,心中产生了谋逆之心,不过那时赵惠文王已掌握实权,赵武灵王对于兵权的掌握能力也大幅削弱,于是,赵武灵王以巡幸为名,要求公子章跟赵惠文王一起跟着。
抵达巡幸地沙丘之后,公子章假借赵武灵王的名义邀请赵惠文王去主父宫谈事,准备行刺,结果赵惠文王没去,丞相肥义代往,因此被害。
兵变开始,觉得不对劲的赵惠文王果断采取措施,让宗室公子与重臣包围沙丘宫,最终诛灭公子章与田不礼,可对于赵武灵王,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
对赵惠文王来说,虽然他是自己的父亲,可他此时偏帮大哥想要害他,因此沙丘宫被整个围困却不攻打,里面的宫人被悉数遣散,赵惠文王的手下不允许赵武灵王离开沙丘宫,沙丘宫被围长达三个月之久,最终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被围困三个月的时间,赵惠文王一声不吭,其他任何人也都不敢说些什么,直到确认他的的确确已经离开人世,才为其收尸发丧。
其实,赵武灵王最终的结局,完全是他自己自找的,他既然已经退位,却又还要干涉朝政,既已立了次子,却又想要可怜长子而伤害赵国。
当初在强制推行胡服骑射的时候,赵武灵王就把赵国之内的贵族士大夫给得罪了个遍,而到了赵惠文王时代,已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围困沙丘的是邯郸一带的四邑兵马,由赵惠文王亲自支持,赵武灵王平时掌握的边军都在云中等地,无君命根本无法回来。
说起来,赵武灵王退位为主父之后,能够信任的重臣仅剩肥义而已,只可以肥义为了他已被害死,所以那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人可以救赵武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