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箕踞”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姿势?

在《荀子》中有个故事,就是孟子因为自己的妻子坐姿不雅,因此准备休妻。

有一日孟子的妻子独自在家坐在地上,孟子回来后,发现妻子踞坐在地上,因此跟母亲说妻子实在太不讲礼仪,要把她休了。

孟母责怪儿子,说他去妻子的房间,不提前打招呼就闯进去,不讲礼仪的是他而不是妻子,孟子因此觉得非常羞愧,于是没敢再提休妻的事情。



孟子之妻“踞坐”,也称作“箕踞”,意思就是双腿岔开成八字形坐在地上,虽然现代人都习惯于坐在沙发还有椅子上,可坐在地上的时候,也经常都这么坐,也不觉得什么。

然而在古代的时候,箕踞是非常无礼的坐姿,并且充满了对周围人的折辱含义,而这主要是因为古代的人下半身穿裙子,而且里面不穿裤子,如果箕踞的话,画面可想而知。



从上古、先秦,直到魏晋时期,那时候的国人其实普遍习惯于席地而坐,也就是在地上铺上席子与坐垫,虽然汉代的时候已经出现类似于小板凳的坐具,但依旧以跪坐为主流。

直到晋朝后期,跪坐的方式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就是各种千奇百怪的坐姿,而椅子跟胡床之类的坐具也日益流行,到五代之后,人们几乎没谁再席地而坐了。



我国被称作是礼仪之邦,一言一行都有各种要求,坐有坐相也是很重要的,古人的坐姿按照场合与身份不同,有许多明确规定,主要分成礼坐与夷坐两类。

礼坐包括了跪坐、安坐、跽坐等等,一般都是比较正式恭顺的坐姿,而夷坐主要是箕踞、蹲踞等坐姿,往往更加随性,就是想怎么坐就怎么坐。



在讲究礼仪的时代,作为夷坐之一的箕踞,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坐,如果是跟别人同处的时候还箕踞,那么就是非常不礼貌不尊重对方的一种坐姿。

汉服乃是上衣下裳,下半身其实就是裙子,而早期的汉服里面是没有裤子的,因此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为了防止走光,当然就双腿并拢跪地而作,以免失礼。



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荆轲被擒获之后不服气,直接箕踞坐在地上,双腿岔开面向秦始皇嬴政,结果惹得嬴政勃然大怒,当时的箕踞跟现在对人竖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

对于古人来说,一个人要是箕踞对人,那么完全就是在羞辱对方,毕竟把自己的私隐部位对着别人,任何时代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即便后来有了裤子之类,箕踞仍旧算作失礼坐姿。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