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显庆四年,国舅长孙无忌被削爵流放黔州,同年盛夏,长孙无忌被逼得自缢身亡,家中近支亲属,全都被抄没,或者流放,或者被贬为宫人。
长孙无忌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年全力支持的皇子李治,如今会这么对待自己。
长孙无忌不仅是唐朝初期的重臣、功臣、太宗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太宗的大舅子,当年李承乾被废黜之后,长孙无忌在剩下的两个亲外甥里,选中了李治进行支持。
太宗膝下虽然有一大群皇子,但是古代册立继承人,可有自己的规矩,太宗的发妻长孙皇后生了三位皇子,而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当之无愧就是继承人。
原本对于立储,长孙无忌也没什么问题,反正他的亲妹妹是皇后,继承人是他的亲外甥。
然而尴尬的是,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谋逆失败被废黜,新的储君到底要册立谁就成为了一个问题,而对长孙无忌来说,肯定是要从魏王李泰与晋王李治两人身上选。
别看太宗一大群皇子,可那些妃嫔所生的皇子,可跟长孙无忌没啥关系,长孙无忌乃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哪儿有舅舅不支持亲外甥,而去支持旁人的道理。
长孙无忌生的三个皇子,除了李承乾,那就生下魏王李泰跟晋王李治了。
实际上,魏王李泰一早就心生觊觎之意,李承乾谋逆也与其有所关系,这让太宗很忌讳,而长孙无忌也非常明白这一点,经过考虑,他还是决定支持晋王李治。
虽然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孩子,都要称长孙无忌舅舅,但是三个外甥与长孙无忌之间的感情,倒也还是有不少差别的,尤其是李承乾与李泰两个,比较疏远。
李承乾早早成为储君,但李泰心中不满,一直讨好太宗,妄想着取代自己的亲大哥。
李泰深受太宗宠爱,也因此李承乾感到了巨大压力而选择造反,李承乾事后也向太宗哭诉,这让李世民深有触动,而这件事也直接断送了李泰的立储之路。
要知道李世民自己的储君之位就是靠武力夺来的,如果李承乾被废之后李泰被立储,那么就等于向天下宣告,太子之位是能够靠别的手段争夺的,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在李世民眼里,自己当年的事绝对不能再发生,太子,必须是皇帝来决定。
长孙无忌与太宗乃是布衣之交相知多年,对于这里面的门道也一清二楚,如果他支持李泰,那完全就是在找不自在,还是选择支持晋王李治更加稳妥。
在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孩子里,李承乾跟李泰从小就展现得出类拔萃,完全就不是省油的灯,而晋王李治却完全不同,看着老老实实乖巧本分,并且十分孝顺。
当两个哥哥忙着争位时,李治却安分地孝顺父母,与长孙无忌这个舅舅也来往很密切。
但就感情而言,长孙无忌还是很喜欢这个外甥的,比起李治,另外两个跟他之间的感情倒是没那么深厚,三人无论谁成皇帝,都不妨碍他做国舅,倒不如选个与自己亲近的。
不管后期的李治如何,在做晋王的时候,李治一看就是个软柿子,非常好拿捏,太宗也是想着李治性格上的好处,觉得他做皇帝,必然不会害自己的兄弟,所以才下定了决心。
而长孙无忌也想着李治的软弱,他要做了皇帝,那自己可就前途无量了。
对长孙无忌来说,李治要比李泰好掌握得多,一旦太宗离去,那么成为皇帝的李治就只能对他唯命是从,长孙无忌就能权倾朝野,这样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