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与医圣,华佗的医术未能流传下来,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却传承下来了?

神医与医圣,华佗的医术未能流传下来,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却传承下来了?

《三国志》和《后汉书》都记载了有关华佗的事迹,他的医术故事广为流传,华佗临死前,曾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官,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怕犯法不敢接受,华佗只得把书烧掉了,所以华佗的医术未能流传下来。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什么却传承下来了?应该归功于王叔和。

张仲景在博采众方,总结自己和前人临床医学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共16卷,内容包括《伤寒论》、《杂病论》两个部分。由于兵祸战乱,原著曾经散失。王叔和当担起搜集整理《伤寒杂病论》的重任。

《医圣张仲景》剧照

王叔和名熙,晋代名医和医书编纂家,正史无传记,其事迹散见于后世医籍中,生卒约为公元201—280年,山东高平(今山东省邹城)人,魏太医令。

由于《伤寒杂病论》已散落不全,作为太医令的王叔和深知其伟大价值,便广泛搜集张仲景旧论,经他整理和修复,将其论述伤寒部分定名为《张仲景药方》,其中包含了今天所见的《伤寒论》,并将其有关脉学的内容收入《脉经》中。

从历史的角度看,没有王叔和对张仲景遗书的搜集整理,《伤寒论》这部伟大的中医学著作也可能就失传了。《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王叔和功不可没。

但王叔和的书中只有张仲景伤寒部分的内容,没有其杂病的内容。

《宋史·艺文志》记载,王叔和曾集《金匮要略方》和《金匮玉函》,经王叔和整理的张仲景医著,其古传本之一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书库中偶然发现,书简共3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药方。后由北宋校正医书局林艺等人重新编校,取其中杂病部分,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

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痉、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血、下血、胸满、吐血、呕吐哕、下利、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病症60余种。

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外科妇产科等,另有脏腑经络病脉、摄生养慎、饮食卫生、饮食禁忌和食物中毒的防治等内容。《金匮要略方论》后人简称《金匮要略》或《金匮》。

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后世评价褒贬不一,贬之者责其窜乱仲景原义。如喻嘉言曾攻击说:“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因叔和而坠!”褒之者认为,王叔和有功千古,使该书在存亡危急之际,得以保存并传世。

金代成无己称:“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力也。”宋代林亿也说:“仲景之书及今八百余年,不坠于地者,皆其力也。”明初王安道说:“叔和搜采仲景旧论之散落者以成书,功莫大矣”,清代徐大椿亦称:“苟无叔和,焉有此书?”这些客观的评价说明,王叔和在整理《伤寒论》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值得后人铭记。

所以说:《伤寒论》不堕于地 王叔和竭尽全力!

谢谢您的阅读,喜欢请点赞关注,有何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3-02 20:58
  • 阅读 ( )
  • 分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