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这里的“无后”,一般人理解为没有后代,也有一种理解为是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
我们平时所说的多是没有后代的意思,很多文学作品中的“无后”也是没有后代之意。
《东西晋演义》 第三〇〇回 燕王德议立太子:
南燕王慕容德即皇帝大位后,以广固为都,更名裕德。他虽然贵为皇帝,但年迈无子,他认为这是自己最大的不幸,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于是他对文武百官说:
吾闻今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若不早定东宫,朕崩之后,是遗祸于宗室也!
所以,慕容德征求百官们的意见,从宗族中选择有德者立为太子,让他们挑选出能堪任大事的人。
《小五义》 第一百十五回:双锤将欺压良善 温员外惧怕凶徒:
赖头鼋劝崔德成娶妻生子。赖头鼋语重心长地说:兄弟啊,你这样总是单着也不是事啊。你的家当很大,事业有成,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儿,这算怎么回事呢?他借用圣贤的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提出早晚要给他作媒,说一个漂亮媳妇。崔德成感谢哥哥的好意,就是死活不同意找媳妇。
东汉赵岐在《孟子章句》中解释为:
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实际上,我们对不孝有三的理解存在偏差,一味地强调是哪三种,把最关键的“三”字理解错了,非得找出一、二、三不可。
“三”既有数字三的意思,还有多的意思,不是确定的数目,表示多次或多数。如“三思而行”,意为反覆思考,然后行动;“三缄其口”就是说话谨慎,不肯、不敢、不轻易开口;“三反四覆”,就是反覆无常,而不是反了三次,覆了四次。
因为现实生活中,对父母不孝可以列出多中,如打骂父母的,欺骗萌比父母的,父母生病不伺候的,不给父母赡养费的,等等,绝不止三种。
你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有哪些你认为是不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