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毒疮,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中原王朝。古代哪一个中原王朝基本上都想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彻底解除掉这个毒疮。但是为什么没有一个王朝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
为什么当初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大败匈奴,也只是把匈奴赶远,然后修建长城,用来抵御匈奴的进攻,并没有对北方进行统一纳入秦国的版图呢?为什么当年的明太宗朱棣五次远征蒙古也没有将到达的土地纳入明朝的版图呢?其实并不是这些帝王不想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是想统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基本上不可能。
1.统一战争太费力当初秦始皇兼并了六国,秦国国力正盛。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不知好歹,屡次侵犯秦国的边境。秦始皇大怒,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攻打匈奴。
结果完全出于意料之中,匈奴大败,秦军大胜。可是为什么大胜的秦军不对匈奴赶尽杀绝,将匈奴所占领的领土纳入秦国的版图?其实不是秦军不想,而是根本不可能。
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如果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满大草原追着匈奴杀,战线会拉得越来越长,粮食补给也变得越来越难,迟早会弹尽粮绝。但是匈奴却不一样,他们逐水草而居,养了一大群牛羊,擅长在草原中生存,只要有水草的地方,他们就有饭吃。
所以自古以来的大部分游牧民族都是小股队伍跑到中原王朝的边境附近,烧杀抢掠之后连忙跑路,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们心里很明白,只要不进行大规模的侵略,不将中原王朝给惹怒,抢完满大草原跑,中原王朝不可能大费周折的派遣大军过来追着满大草原杀。
你打他,你又不可能把他给打死,你不打死他,他下次又来。中原王朝被游牧民族逼的受不了,所以只能修建长城抵御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的人跟中原王朝的人在习性方面完全不一样。游牧民族的人过惯了那种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骑着马放牧,时不时射大雕狩猎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导致了游牧民族的人生性洒脱,但是又坚韧狠辣。
如果说中原王朝统一了北方游牧民族,必须要派大军去驻守。而一旦派了大军去驻守,就必须要引进中原王朝本地人民到游牧民族那边去生活,到这时候冲突就起来了。
中原王朝的人自古以来就认为自己天下无双,将国土周围的人视为蛮夷戎狄,而且这种思想怎么打都打不垮。在战国时期,这种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楚国被称为“楚蛮”,到中原王朝参加会议,结果遭到了中原人的看不起。别人在宫殿内喝酒谈事,而楚王则在外面看火。
当到达统一社会时,这种思想也得到了延续。隶属于中原王朝的人民百姓,都觉得版图之外的人愚蠢、野蛮,根本不配和自己坐在相同的位置上。明朝万历年间日本进犯朝鲜,朝鲜国王虽然被日本从国都赶了出来,赶到了明朝边境,但是明王朝却不慌不忙,一切慢慢来。
满朝文武百官认为,不过是区区几个倭寇而已,那么认真干嘛?我大明王朝那么大,对付几个倭寇,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最后结果也跟明朝文武百官想的一样,日本直接被打回了老家,丰臣秀吉也因此战势力大衰,到最后让德川家康钻了空,全家凉凉。
之后的清朝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觉得自己是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国土四周的国家人民都是蛮夷戎狄,天朝上国根本不需要和他们这些蛮夷戎狄交流,才导致了落后于西方文明。同时造就了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中原王朝的百姓人民迁移到游牧民族的土地上,肯定会有大部分的百姓人民看不起游牧民族,引起游牧民族的自卑感。而且大部分的游牧民族内心肯定极为抵触中原王朝对他们的统治。
在这两种条件的撮合下,游牧民族过不了多久,肯定会集体造反。造反的地区是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水草地区,他们早已习惯了在水草地区作战。而中原王朝的军队生活在农耕社会,对于在水草地区作战,肯定会有着一定的生疏。
再者游牧民族都是骑兵,而中原王朝的以步兵占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游牧民族的骑兵战胜率很大,中原王朝军队的战胜率很小。而且就算中原王朝的军队一次战胜了,游牧民族下次肯定还会集体造反。周而复始,不厌其烦,不断的消耗着中原王朝本土的国力,怎么看都不值。
总结
以上两点就是中原王朝为何不统一北方游牧民族的原因。不是不想,而是统一的难度太高,而且就算统一了也管理不了。所以干脆修建起长城防止游牧民族入侵。这样虽然效率不高,但是消耗却极大减少,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