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招聘时,我应聘青岛的一所学校时,因为我不是青岛人,校长看我是班长绝定给我一个面试的机会,在面试中,他问我:你说班长,但是另外一个即墨的同学是学生会部长,你说我应该选谁?在我说详细说说出了班干部和学生会干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这位校长决定聘用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越来越讨厌学生会了,学生会身份,找工作的时候,原来从”加分项“,现在变成了”减分项“,以至于有些学生应聘材料和面试时都不敢提自己是学生会干部。其实,这也很正常,人家企业来招聘有能力的员工的,不是来招油腔滑调或者官僚气十足的”领导“的。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学姐在新生群里提出的各种要求,我个人感觉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这只是教新生“做人”,罗列的很清楚,虽然语气强硬了些,但是也没有看出什么“官僚气”,新生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很多高中毕业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一入学生会,难免会出各种问题,这里有学子提前给指出问题,未雨绸缪,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并不是坏事。
“十分钟过去了为什么还是没人回复,以后无论在学生会还是出去实习、工作,就这样的态度嘛?”、“ 回复收到前仔细阅读了吗?第八条说要把人加劝还是有人没加我”, 倒是下面的这两句回复,让我们看到她官气十足,所以被称为“官僚主义”也并不为过,尽管她的主观目的并非如此,这也恰恰体现了大学学生会的庸俗化和官僚化。
学生会本是一个联系师生,服务学生的社团组织,新生积极加入学生会,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在各个高校的学生会,都出现了利益方面的异化和思想层面的侵蚀。
首先,从利益方面,很多人加入学生会并非锻炼自己的能力那么单纯,而是因为学生会和奖学金、保研等方面的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人就会不择手段的“上位”,让这个群体里的同学关系不再纯洁,充满了勾心斗角。
再次就是思想上的侵蚀,虽然学生会干部不是什么官,但是作为一个组织,就会有不同的职务和分工,很多学生会干部就会把这种分工当成官职和等级,迷恋权力,滥用权力,崇尚特权,形成了影响比较恶劣的风气。
其实,不管你是不是学生会干班,能力是主要的,到了社会,到了工作岗位,甚至是保研成功,你没有能力都很难有很好的发展,在各个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中,有工作之后非常优秀的,但是也有很多毕业后混得非常差的,那个时候再后悔,为时已晚咦,早已经成了大家的笑料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