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恋爱,投入较多的一方,在分开时更难于走出这份感情伤害。相反的,那些投入教少的一方,分开时,更容易“全身而退”,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治愈伤痛”,就没有任何负担的投入到另一份感情中。
父母养育了孩子,并对孩子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为此而并投入太多了感情和行为,所以,如果有依恋关系的话,也是父母对孩子有依恋,而不是反过来。
除了学习外,孩子并没多少机会做过多替父母分担的事情——比如家务,比如通过种地,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投入少了,也对自己的家没太多的感情。
而更多的时候,孩子更多的感受到的不是父母的爱,反而感受到自己是工具人——学习的工具。考好了,父母会高兴,考不好父母会生气。孩子会认为父母关心成绩,比关系自己的成长更上心。虽然孩子表达不出来,可是他们却能感受出来!
也因此在没有到达成人之前,他们对父母恨多一些而不是爱和理解。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恨自己的父母,因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悖,中国以孝顺为美德。
但是这种负面情绪确实存在——存在于自己的大脑的边缘系统。直到青春期,这种情绪才“爆发出来”!
爆发出来就是”疗毒“的过程。是从父母的家里独立出来的过程。而且小时候压抑的越厉害,爆发的就越剧烈。所以,这时(高中生)只能感受到父母的唠叨、无聊和跟不上时代,甚至是压抑。
所以,高中生对家里没有感情是自己正常的感受。不过很快就会改变。
当未来自己有子嗣后当你对自己的后代,投入情感和行为,并产生依恋后。你的“受伤的心灵”会得到治愈。你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有了共情的物质基础了。
当自己到了大学呢?除了要钱,你还是感受不到父母的心。
总结,因果关系,循环不爽。所以不要有负罪感,也不要认为自己出了心理问题,安静地度过这个时期,把精力投入到其它地方。
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