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一下子大家都没钱了?

admin2024-04-26问答105

网友回答:

1、很多人都认为疫情结束了,经济形势就会好转,但事实是,今年上半年,全国餐饮门店倒闭高达40多万家,其中小吃门店12万家,奶茶门店8万家火锅店,还有其他的餐饮店20万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国已经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化为了存量市场,各行各业已经严重的饱和了,各行各业都不好干,内卷严重。

2、经济萎缩,百姓缺钱,消费降级,内卷严重,产能过剩,实体萧条,现在是投资下行外贸受阻,巨大的不确定性,让很多的普通人更加的焦虑和迷茫,穷人越穷,富人就越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负债的人越来越多,消费的人越来越少,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创业的人越来越少,直播的人越来越多,开店的人越来越少,招商的人越来越多,加盟的人越来越少,忽悠的人越来越多,实干的人越来越少。

4、国内真正的企业家凤毛麟角,满地都是投机倒把的商人,捞一把是一把,为了赚钱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就连关乎生命健康,孩子成长的产业都能够弄虚作假。

5、资本大佬套现离场,西方国家脱钩对抗实体工厂血拼刺刀,传统企业渠道失灵,线下门店客流越来越少,直播电商虚假繁荣,大量的公司纷纷裁员。

6、年轻人开始躺平,没有房贷没有车贷,没有下一代,不买房不拼搏,不结婚不生娃,这就是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心态。

7、淘宝用价格战干死了实体门店,拼多多用价格战干死了实体工厂,这些互联网巨头没有长远的眼光,就是利用消费者的劣根性在赚快钱,反而对商业生态的破坏性极大,所以马云现在也开始改口了,他说我今天如果再度创业,我一定不在互联网,我是进入传统行业,我们真正的改变,真正的机会在这个地方。

所以说国家接下来如果能够管理平衡全国的商业生态,治理现在的直播带货畸形的商业生态,一个大网红一年就能够挣十几个亿,一个网红就能超过很多个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一个大网红的虹吸作用,就能够让上百万个小微企业的小直播间,坚持半年就坚持不下去的,这种不平衡现象,真正的支持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普通人才能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都干不下去了,员工肯定也得下岗啊。

给你算个算数吧。

一个人,按你一个月赚一万块钱。

二十四岁正式工作,六十岁退休。

那么你的工作时间是三十六年。

那么你一生能赚到的钱,12*36=432万。

这就是你一生的收入,如果正常的工作的话。

买房子,如果是全款,我给你按一百二十万,一个普通的一套三室两厅。

那么你在剩下的人生中还能剩下312万。

但是如果你贷款的话,你的这套房子大概要两百万才可能拿下

也就是说你剩下的人生资金就只有232万。

结婚养孩子,我给你按一百万算。

那么两种不同的选择,剩余的资金分别是212万和132万。

这两笔钱如果都投入固定的大额存单,至少能达到百分之四的利润,按照你人生十五年来计算,利滚利这笔钱可以变成。

212*1.04的15次方=212*1.8=381.6万。
132*1.04的15次方=132*1.8=237.6万。
237/381=0.622047

贷款的利息80万,剩余资金损失381*0.378=144.018万,两者加起来就是二百二十二。

这串数字代表了一个内容,一个人一生靠工资赚的钱是有限的。

当你按照别人设计好的内容,去按部就班的,买房,结婚养孩子,当你提前透支未来的资金的时候,其实你就损失了两百二十二万左右,大约是你本金的两倍。

你被无形之中吞噬了未来,这就是所谓的贷款买房最终造成的结果。

为什么你感觉赚钱难?那些有房贷的,现在应该很清楚了,你已经被吞噬掉了未来,原本应该属于你的钱流入了其他人的手里,所以你会感觉自己好像怎么样都存不下钱了。

让大部分国民没有积蓄,是全球各国的一个基本国策。

一个城市,别管他名义上的工资有多高,那都是虚的。

不管是伦敦、纽约、北京、上海、香港任何一个大城市,它的物价水平会自动调整到让底层劳动者付完房租、吃喝、交通等基本的生存成本以后,每个月你荷包空空的水平。不管你是上海的月薪8000还是纽约的3000美元,结局是一样的。

对于中产阶级呢?会有房贷、学费贷、房产税、孩子教育以及媒体洗脑的各种小资生活宣传,激发你的攀比心和花钱的欲望,让你存不下钱来。

不用管每个人花销开支里面各项的比例如何,这是很细节的东西。从大的框架上讲,只要大部分人没有什么积蓄,那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绝大部分人手停口停,没有钱就没有选择的自由,就必须要出门干活了。

事实上,当下的教育已经是非常内卷的一个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大量年轻人,花费人生中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年华在学校学东西,更可悲的是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能够用于赚钱和社会生产,按照市场因缺有需的规律,当某样东西超过市场所需,自身价值就会迅速缩水,变得贬值。

昨晚一个95年的姑娘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说她已经工作两年,工作方面进展得不顺利,每个月房租伙食加起来,几乎等于没赚钱,别人在这个社会是生活,而她是活着,在考虑要不要换工作或者继续选择去读书深造,问我能不能给出一些参考意见。类似的事情,在近几年来问事的年轻人中占比是最多的。

如此,我们不得不深思,当下的教育模式,如果再不改变,只能一代不如一代。绝大部分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仅仅就培养了一个大学生,甚至可以说培养了一个半成品,根本没办法用。没上大学之前好好的,上了大学给培养废了,大学四年毕业后,做什么都做不了,创造不了价值,于是最后逼着大家前仆后继地去考研,考完还不够,还要去考博。

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是教育的盲目攀比,是当下这个社会对于教育高消费的扭曲。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单位,招的人最后做的都是非常普通的工作。

务必捋清楚一个问题,读书和赚钱是两回事,赚钱是一门几乎可以独立存在的技能,会赚就是会赚,不会就是不会,和读书的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

真正能够靠读书来赚到钱,找到安身立命之本的人,仅仅是少部分,可以说这部分人是注定能够吃这碗饭的,而大部分人,都不能靠读书来赚到钱。我不介意有人说我在这个点上有些搞迷信的味道,因为你我的认知可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放眼任何一个领域,做到顶尖的那部分人,不仅仅是有实力,运气成分和天赋也很重要。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不能通过读书来赚钱呢,这个问题不妨看长远一点,在如今这个社会制度下,想要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必须通过读书考学来完成,可如果这个社会的制度不是这样的呢?那你又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赚钱。社会的制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是不管如何更改,有一样东西很重要,那就是学会如何赚钱。

而赚钱的本质,是价值的交换,你给别人提供的价值越高,所获得的报酬也会越多,睁开眼看一看,这个社会上,真正赚钱的行业及人物,哪个不是给别人提供了更高价值的服务?

为什么你感觉赚钱难?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一年到头就干一件事情,就是算一个老百姓一年要赚多少钱才能够解决温饱。

比如他算出来老百姓一年得赚三十三两,才能够满足一家的生计,于是他们就会用各种手段让大部分的老百姓满打满算,一年就赚三十两,俗称欠三两,这样老百姓就更容易管理了。

那现在你想通过这种手段,明显他也不现实,而且确实有一些人通过辛苦的劳作,拼命的攒钱,有一点积蓄的甚至已经变富了,就像我这种人,有点钱他就会变懒,不好好工作了,这些富人权贵怎么可能会同意呢?

所以商品房就出来了,那正好是普通两口子30年的工资,掏空的家里刚刚好,而且还可以给老百姓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结婚刚需,小孩上学刚需医疗刚需,他们还会通过营销把装修好的现代公寓打造成一种新仪的生活方式。

他们事先低价买房,引导口袋里面有点钱的穷人买,你不买,那就直接去抬高房价,打造房子创富的神话,让口袋里面有一点钱的穷人在穷那个圈子里面自发的宣传,把大人的穷人都带进来,然后把房价升到高位,让那些口袋里面没有钱的穷就眼巴巴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

这个时候好心的银行出现了,开始免费帮你代理贷款的业务,然后呢,让你去掏空几十年的钱包,然后得到了一些高价值的房子,甚至到了最后为了清空更多穷人的积蓄,将首付甚至是零首付送钱免费入住等等,当所有人都7788差不多的掏空口袋上车来后,直接抛售砸牌,让房价直接暴跌,让你穷。

房子根本就没有办法按照之前的价格来进行周转、转让、变卖,商品房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刚需房。

你可能会好奇,难道富人就不怕穷人不还钱吗?

富人根本就不在乎,富人在乎的只有穷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都是穷人。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满大街上都是教你怎么去花钱,就不教你怎么去挣钱的吧?

那些有房贷的,现在应该很清楚了,你已经被吞噬掉了未来,原本应该属于你的钱流入了其他人的手里,所以你会感觉自己好像怎么样都存不下钱了。

70年代的美国一个标准的美国家庭是3个孩子1条狗,一套房子2辆车,男主人一辆皮卡,女主人一辆沃尔沃。女主人做家庭主妇,男主人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还非常轻松。

现在的美国一个标准的美国家庭是3个孩子1条狗,一套房子2辆车,男主人一辆皮卡,女主人一辆沃尔沃。要想负担所有家庭开销需要男主人和女主人都出去工作,大多数时候是男主人和女主人还要再找一分part time job才能负担家庭所有开销。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苏联解体了,美国最大的威胁不存在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不是说说而已,当时的工人阶级真的相信共产主义,有些激进的会从自己的公司偷技术送给苏联。美国资本家不得已只能向工人阶级让渡利润,所以70年代的美国工人阶级过得很滋润。

直到苏联解体,一切都变了,懂王交的税竟然比普通中产家庭还少谁敢信?可是偏偏就发生了。

如果你在负重前行,一定有人替你岁月静好。

网上有个著名的“大清33两银”的梗,不过现在已经搜不到了。

大意是,大清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最低成本,就是33两银,因此大清把一个家庭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就定在了这个生死线上。

虽然真实性存疑,但是这个经济治理思路,是真实存在的。看看西方经济史,无数经济学家都提出过,将农民或者工人收入,维持在温饱线上。

让他们只能不断勤劳努力,然后存不下钱,也就无法完成资本积累。哪怕存到了一点小钱,也经历不了任何风浪,就像骆驼祥子一样,最大的愿望是存钱买个自己的黄包车,最终买到了,但是依然没有得到幸福,各种意外接踵而至。

如果反方向思考,要想摆脱这种轮回,就必须要有自己的资本积累,而且要能够抵抗风险,这需要一点运气,也需要自己的判断力。

可惜,游戏规则不是你定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都是野蛮了,那个时代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