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吗?

admin2024-06-27问答10

网友回答:

对被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吧。

1、如果被审计对象是一家IPO企业,审计报告作为申报材料之一。审计大概率不太敢走形式的,券商、交易所、证监会,各方关注太多。

2、如果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审计可能会略有松懈,但还是比较严格的。毕竟,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除了审计现场负责人以外,还有签字注册会计师、合伙人、事务所内部质量复核层层把关,他们也得考虑下披露出去的审计报告有没有问题。

3、如果是非上市公司(也不在IPO阶段),也不公开发行债券,也不用于向银行贷款,也不涉及经济责任审计,也不涉及收购等特殊目的。走过场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image.png

网友回答:

客观上来说,我们执行的大部分实质性程序都是形式的。

比如最常见的函证程序,从函证样本的选择,函证过程的控制,函证回收后差异的追查,都已经形成定式,按准则的要求一步步执行就行,不是形式主义又是什么呢。当然,审计中同样会存在需要注册会计师依靠职业经验进行判断的事项。但审计项目的基础还是需要依赖大量的形式主义工作。

千万不要认为形式不重要,包括事务所内部的三级复核,质控,注协又或是财政部的检查,首先关注的肯定是形式问题,审计程序是否执行,是否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一旦形式不到位,往往就是挨批的对象。

近年来,大量财务舞弊案件被爆出,证监会一旦立案,会派驻大量专业人士翻阅审计工作底稿,时间比现场审计的时间久,人员配置比现场人员的经验丰富,而且是带着一定要找出问题的主观意图来的。如果形式上存在大量缺陷,不被处罚都难了。当然,形式上做的再完美(基本不可能),还有专业判断呢,没有能发现客户舞弊,专业判断上难道没有问题?

网友回答:

并不是所有。

我也在小所。

之前做了个慈善机构的项目,账全部看完了,原始凭证基本也是每页都审核。

汇报前我还寻思要不要打电话或者实地走访一下被救助人群,果然汇报的时候领导就提到了。这几天正在做走访表,计划走访事宜。

虽然听汇报的领导表示以前也随便审审就付钱给过了。

但我觉得还是要下沉到位才行,私以为这才对得起辛辛苦苦考下来的CPA证,公平、公正是执业者的追求,而不是能用这个证赚多少钱。

网友回答:

很遗憾告诉你,在中国,外审确实是在走形式。你不要把审计想象得神话了,审计,尤其是外审,都是走形式。你不要把四大看得多高大上,其实,他们也只是走形式,从企业的老板来看,外审不过就是出具一份人畜无害的审计报告,仅此而已。我在房地产企业待过,在制造业待过,在事务所待过,在电商待过,这些企业的老板根本不会看财报,也不会在意财务报表。真是财务数据,不好看?那就请事务所来辅导你把财报做得好看,但是,事务所只会收拾财务数据,不会帮你卖东西,不会帮你搞营销,不会帮你扩大市场,不会给你带来现金流,也不会帮你拿政府补贴,事务所会做的就是粉饰报表,做调整分录。曾经的正中珠江多牛,广东本土所第一,结果连一个中药片剂的造假公司收入都查不出来。现在的普华永道,四大所第一,结果几千亿元的假收入,查不来,笑死人了。老实说,注册会计师比普通会计,只不过多了三样东西,一个是证书,一个毕业就能拿到的职业证书,另外一个就是懂得合并报表的调整分录,最后一个就是在事务所混的日子。审计,尤其外审,屁用都没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