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工作只是走形式吗?
网友回答:
对被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吧。
1、如果被审计对象是一家IPO企业,审计报告作为申报材料之一。审计大概率不太敢走形式的,券商、交易所、证监会,各方关注太多。
2、如果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审计可能会略有松懈,但还是比较严格的。毕竟,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除了审计现场负责人以外,还有签字注册会计师、合伙人、事务所内部质量复核层层把关,他们也得考虑下披露出去的审计报告有没有问题。
3、如果是非上市公司(也不在IPO阶段),也不公开发行债券,也不用于向银行贷款,也不涉及经济责任审计,也不涉及收购等特殊目的。走过场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网友回答:
客观上来说,我们执行的大部分实质性程序都是形式的。
比如最常见的函证程序,从函证样本的选择,函证过程的控制,函证回收后差异的追查,都已经形成定式,按准则的要求一步步执行就行,不是形式主义又是什么呢。当然,审计中同样会存在需要注册会计师依靠职业经验进行判断的事项。但审计项目的基础还是需要依赖大量的形式主义工作。
千万不要认为形式不重要,包括事务所内部的三级复核,质控,注协又或是财政部的检查,首先关注的肯定是形式问题,审计程序是否执行,是否按照准则的要求执行,一旦形式不到位,往往就是挨批的对象。
近年来,大量财务舞弊案件被爆出,证监会一旦立案,会派驻大量专业人士翻阅审计工作底稿,时间比现场审计的时间久,人员配置比现场人员的经验丰富,而且是带着一定要找出问题的主观意图来的。如果形式上存在大量缺陷,不被处罚都难了。当然,形式上做的再完美(基本不可能),还有专业判断呢,没有能发现客户舞弊,专业判断上难道没有问题?
网友回答:
并不是所有。
我也在小所。
之前做了个慈善机构的项目,账全部看完了,原始凭证基本也是每页都审核。
汇报前我还寻思要不要打电话或者实地走访一下被救助人群,果然汇报的时候领导就提到了。这几天正在做走访表,计划走访事宜。
虽然听汇报的领导表示以前也随便审审就付钱给过了。
但我觉得还是要下沉到位才行,私以为这才对得起辛辛苦苦考下来的CPA证,公平、公正是执业者的追求,而不是能用这个证赚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