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事业养老金并轨,是企业向事业靠还是事业向企业靠?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确实是事业向企业并轨。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已经开始了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事业单位如何向企业并轨?1991年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是实行的用人单位养老制度,由用人单位拨付退休费直至去世。按照这种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企业要负担很大的责任,特别是要保障企业长久运行。企业倒闭怎么办?万一经济运行不好怎么办?如何保障退休人员待遇的稳定呢?因此,国家准备将所有的企业都纳入到一个大盘子,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社会保险,然后用社会保险基金给大家养老。这种做法对于新兴的私营、外资企业职工是一种很好的保障,当然对于企业可能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增加负担。
1991年国家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历了20多年的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了一种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也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缴纳保险、退休领取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养老金的计算模式是跟企业完全一样的。缴纳养老保险生成的退休待遇叫做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这两部分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是跟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相挂钩,能够体现出各地的区别、缴费时间长短的区别、缴费档次高低的区别。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跟个人账户的余额和退休年龄相关,缴费基数越高、个人账户余额越高,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从这个角度上讲,确实是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参照企业建立起来的,向企业并轨。
如何保证平稳过渡?大家都知道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高,不可能为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就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待遇降下来。因此,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过渡方案。
国家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这是一种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企业年金制度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机制。缴费比例是按照个人4%,用人单位8%缴纳。相当于企业年金的顶格缴费标准。职业年金退休时不能一次性领取,只能按养老金计发月数领取或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未来职业年金将提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20%~30%的养老待遇。
对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视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计算。国家专门设置了视同缴费指数,主要根据退休时的职级级别因素以及原退休补贴差异来确定。这也参照了过去机关事业单位按照退休级别发放养老金待遇的制度。不过,这也仅仅限于2014年10月之前的缴费年限了。随着时间的过渡,这种缴费年限会越来越少,最终全部消失。
退休后养老金的并轨。退休后,我们国家每年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主要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三种方式,这三种方式既彰显了公平,又兼顾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而且还有倾斜照顾的部分,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调整方式一般来讲,养老金较低的人增加的比例要高。比如说2020年养老金调整比例是5%,养老金1000~2000元的人增加比例可能是7%~8%,养老金五六千元的人增加比例只有4%上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比例差距会越来越小。比如说我岳母退休时每月领取390元养老金,当时的机关事业单位能够领取2000多元。经过养老金近20年的调整,我岳母养老金涨到了3200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涨到了6000多元。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倍数比例确实大大缩小了。
这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最终大家统一使用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待遇的差异,会主要体现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年金补充养老保险机制上,大家的养老制度确实是更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