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离开编制做城投公司副总,年薪20万,要考核,另一个在行政单位提副科,怎么选?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其实题主问题的本质在于,是否愿意接受挑战。
从我的角度,会更倾向于离开编制,尝试城投公司副总职位。
原因有如下三点:
第一,虽然目前来看,“城投”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仍然具有潜力;
第二,考核对于企业及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存在考核很正常;
第三,与其被迫成长,不如主动努力。
题主看来,并非缺乏工作能力。稳定不一定有助于成长,但努力不会被埋没。
我们从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城投公司的阶段问题与发展作用在做出选择之前,首先综合了解城投企业的相关情况。
1、基本属性:
城投,简单理解即“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
有两个基本属性:
A 金融:地方政府融资
B 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
总的来说,城投具有政府属性,与地方基础建设相关。
2、阶段问题:
A 融资遇冷
城投公司主要业务来自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所以在融资时因市场需求不强,授信额度,融资期限都会受到影响。
B竞争受制
城投公司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另由于需同时受地方国资委及地方政府/部门监督,流程繁琐,限制了创新灵活性。
3、城投公司发展作用:
虽然现阶段城投公司发展遭遇许多问题,但仍然具备如下三方面作用:
A 中小城市是发展重点:
因为地方资金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大量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城投公司的金融平台属性将会是重要的助力。
B 促进地方基础服务提升:
通过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综合服务能力提升。
举例子来说:通过参与地方妇幼保健院等医疗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落后地区看病难的问题,也能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C 保障重点民生工程:
城投资金可以结合社会资源,保障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例如“安居房”、“污水治理”工程。
题主在选择时有所犹豫,其实也可能与城投企业本身的特质有关。
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对于个人发展,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妨勇敢一些。
二、从个人层面分析“选择不易”背后的原因题主在“城投副总”与“留任升职”之间摇摆,说白了,是考核/无需考核之间的纠结。
这些影响到考核的指标及对城投岗位的不熟悉,就是难以把握的“变数”。
从选择来看,背后有三方面原因:
1、未知的恐惧
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大脑中暂时难以找到匹配的知识模型,就会引发焦虑。进而产生恐惧。
就好比之前没有演讲经验,突然让我们在几百人面前分享就会想:我会不会出错,当场会不会有突发情况等等。
事实上这些情绪在我们熟练完成后就能迎刃而解。
2、打破现有平衡
平衡就是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题主的案例里,由于未来不清晰,加上考核即代表有优劣之分。题主可能会觉得“没有底”,而“稳定的编制”让人压力骤减。
3、缺乏改变的欲望
“想要改变”与“立刻改变”之间存在距离,动力来自于改变的欲望是否强烈。
于是“想想激动,再想平静,还是不动”。
我感受到,题主内心存在改变的想法,若追求高薪也不会一直就职于体制内。
如何主动从内突破纠结局面?可以试试“创新精神”的力量。
三、用“创新精神”主动打破现有局面,提升就职信心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创新”在于其是否为客户创造出新的价值。
题主完全可在新的岗位创造价值。
如何整合自身能力,快速成长?
以下三个方面可供参考:
1、更新思维模型
想要面对全新的挑战,则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型。
与原有的体制内的企业不同,城投兼具“公益性”与“市场性”。
所以题主若选择就职,可从地方与市场需求两方面设定工作目标。
2、主动收集信息
既然未知导致焦虑,不妨使用以下三个办法:
A 行业信息学习(城投企业介绍/行业发展报告/地方城投年报)
B 岗位信息评估(副总职位要求/考核指标)
C 分析难点风险,准备应对方案(前辈/互联网/书籍信息)
胸有成竹,自然有底。
3、持续、有效创新
企业要想持续生产价值,在于不断进行创新活动。
而作为管理岗,要有三方面的意识:
A 资源:人、空间、时间及资金(团队是首要资源)
B 格局:切勿为了短期利益作出有损长期目标的事
C 管理:将鼓励创新纳入管理制度中
最重要的,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凡成长必经磨难。
不管最终的选择如何,希望题主都能在岗位上创造自己的独有价值,而非被客观环境限制,错过了应有的个人发展。
欢迎关注@焱公子,十年500强,专注写职场,每天与你分享职场干货与成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