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花费6万购买太平洋保险,分红到手5万8是什么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先说一点,太平洋保险说这个锅我可不背,这件事是太平保险,而不是太平洋保险,虽然只差一个字,两家确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一个是总部在大陆的企业(太平洋保险);另一个则是总部在香港的企业(太平保险)。
事件真实情况这个是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的案件(目前视频已经被下架了),内容是河南的李先生的母亲购买了中国太平的一款保险,每年缴纳6115元人民币,连缴十年。十年过后开始分红利,当时的销售人员是说十年后可以领到累计12万元左右的资金的,可是当真正的十年过去之后,到保险公司要领钱时,保险公司却说这份保险的现金价值只有58000元。
不说这十年了的利息了,就是本金都交了6万元多,结果就只能拿回58000元,当时把李先生气得直接说出了是俺妈养保险公司还是保险公司来养俺妈的话。
这个分红金额就竟是如何结算的,为何算出来连本钱都拿不回来呢?记者让工作人员现场按计划书核算了这个收益,但是算出来的价格却是6万9千多(这个金额差不多,分红型保险,一般本金无虞,但是收益极低,预期收益率都是骗人的,最终都会说分红本来就是不固定的来搪塞客户),工作人员也肯定的告诉大家,购买这个保险,肯定是不会让投保人本钱都那不回去的。那么为何前后算出的收益金额差那么大呢?
最后的调查结果是:当初的保险工作人员(按保险公司的说法,是第三方代理公司的人员,不是他们企业自己的员工,至于真实性我们就不知道了),用一份10万金额的保险,当做5万的来给李先生的母亲讲解收益,并且后期计算收益时,是以5万的额度,计算的10万的收益,所以最后才会算出10几万的收益来。当初就是因为这样的误导,让李先生的母亲决定购买了这个养老保险。
其实本来保险公司是不打算给12万元的,连利益演示表不是保险合同的一部分都说出来了,但是在记者的帮助下,最终的结果,保险公司根据这份说明书上的承诺,来兑现客户12万多的额资金,保险公司表示他们后续会对当时的第三方公司追责(至于到底有没有这个第三方就不知道了,因为通篇采访,保险公司都没说出这个第三方是谁)。
保险之殇说实话,保险这个产品本质上是好的,它在国外也很流行,但是为何在国内保险却令人大大的憎恶呢?这一方面是国内的保险合同上处处是坑,一不注意,就掉坑里去了,购买容易索赔难;另一方面则是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人员为了业绩,在销售时往往不揭示风险点或者关键点,甚至以欺骗的手段来忽悠客户。这就是保险在国内被广为逅病的原因所在。一手好好的牌,硬是打成烂牌,虽然各处坑,可以减少理赔额度,但是当失去社会公信力,没人愿意购买时,失去的基数才是保险公司的末日之殇,可惜,目前的保险公司更注重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是长远的利益。
说实话,李先生这次要不是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帮忙,最终能拿回69500元已经是不错的选择了,更别说要到最终的12万元。故而买保险,还是要慎重阅读所有条款及说明,不然掉到坑里后,不是每个人都有电视台帮忙讨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