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资产证券化模式和次贷危机时美国的套路一样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金融科技仅仅是工具,但改变不了金融风险的本质。这两个大部分都基本相似,两者还是小小区别的,其中的内含金融方案也稍微不一样,但是蚂蚁金服可能引发的后果更加难以预料。所以相同点在于其风险都是同样的大,金融杠杆率也是一样的高,如果出问题之后造成的社会后果也是一样的严重。
先讲讲美国次贷危机,那时候还没有进入到科技互联网时代,两房公司是作为主要的业务开展,容许各类信用的借款人购买房产,并作为抵押获得按揭贷款。这就形成了房屋按揭贷款的底层资产,之后由高盛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的分类评级,进行分类打包,进行资产证券化,再将此证券化资产售卖给普通投资者。最后随着经济的下滑和房价的下跌,导致危机出现。最终两房重创,高盛关门,普通投资者亏损严重。
而阿里的蚂蚁金服的小贷资产,其实核心也是如此。只不过此时用小微信用借款作为了底层资产,蚂蚁金服替代了两房而已。各证券公司和银行成为了证券化资产的包装者,最终也是售卖给了普通投资者。从每一个单纯产品角度看,阿里作为一个巨型大企业,可以承担单个证券化资产的兜底,但如果从整体业务看,他也没有实力去兜底的。
尤其是阿里蚂蚁小贷的资本金只有30亿,而整体的证券化资产规模有3,000亿。我们可以想想,假如整个社会信用贷款违约率提升,或者经济下行,人们的收入有效减少。那么这些借款人无法如期归还,不就同次贷危机发生风险的情景一模一样吗?此时蚂蚁小贷以及阿里集团能够承担3,000亿的坏账风险吗?在金融学上只要流动性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假如无法到期兑付,那么马上就会整体多米诺骨牌式的塌陷。
假如无法兑付,造成整体性风险,看看最后受害者是谁?阿里小贷倒了,但是有可能他只承担30亿资本金的赔偿,金融机构也要承担责任,大部分都是国有金融单位。当然最终的是买到abs证券化债券的那些普通投资者,他们无法被兑付,无法收回投资,最后只能自己承担亏损。
那么在横向一比较,其实底层资产从房贷按揭抵押贷款变成了小额信用贷款,阿里就是美国的两房公司,高盛就是aBS的证券公司和银行,而最终的受损失人,从世界投资者变成我国投资者。当年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普通民众投资者损失遍布全球,那是相当的严重。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
打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如同村里有一个大富豪,他向村民借钱,每个人都看到他豪车豪宅都愿意借给他,认为自己这点钱随便对方都能还上。但不知道富豪其实所有的财富都是借款而来,如果哪一天一个村民还不了,等全村村民一起围上门时,大家才发现大富豪早已将钱财挥霍一空,或者作为给前面人的利息了。
这种金融的类庞氏骗局,其实特别要引发注意,这也是在蚂蚁集团上市前夜被叫停的重要原因。降杠杆、控制风险是金融监管最重要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也是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唯一好办法。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关注,评论和转发。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