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的“矛盾论”,一方面鼓励种粮,一方面却控制粮价,为何?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不矛盾,因为在2006年到2008年那段时间当前的国际四大粮商曾经联手攻击过中国主粮市场,试图让当前的中国能够放开主粮市场价格波动,让中国的粮价与国际粮价接轨。但是最终的赢家是中储粮,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当前国内的主粮价格与国际相对比是有一定的高浮动溢价,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农民有着稳定的收入,不至于谷贱伤农。
在2006年到2007年世界粮食出现了一定面积的歉收,在当时的国际四大粮商是四家跨国公司其中有三家属于美国。分别是美国的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浮公司,即便是在当前这四家粮商也控制了全球范围内90%的粮食交易。
在当时那个极端天气比较频繁的特殊时期,由于全球范围内的主粮小麦和大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歉收,四家国际粮商借机囤积小麦和大米,并且在期货市场上直接做多爆赚。其中小麦的价格从2005年的290美元一路暴涨至2008年的1334美元,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上涨幅度接近于5倍。
而当时这四家国际粮商最大的目标就是当时的中国主粮市场,但是作为他们的对手中储粮在国际粮价暴涨的特殊时期内,一直频繁的抛售自己手中囤积的小麦和大米抑制国内的价格,刚开始四家跨国粮商共同应对中储粮,只要中储粮抛售出来的粮食立马全部购买,且继续在期货市场上做多。即便是国际粮价暴涨,但是国内的粮价始终稳定,后来伴随着长时间的胶着和中储粮一波一波的抛售,四家国际粮商终于吃不下了,并且资金链出现了困难,最终落荒而逃血本无归。
中储粮等着国际粮价开始出现了大幅度下跌以后又重金收购,增加了自己的额外储备。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国家对于粮价的稳定是异常看重的,国内当前的主粮价格与国际相对比是高出30%左右的溢价的,并且一直处在相对的稳定区间内,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农民积极的种粮。
中国也一直依靠着自身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超14亿人的人口,并且保证自己的主粮自给自足。控制粮价是让农民不至于被谷贱伤农,让农民伯伯有信心去种粮食,所有获得的粮食都按照当年规定的收购价格,国家全部回收。
所以这前后是并不矛盾的,一方面积极的增加补贴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保证春耕秋收,另一方面积极的稳定粮食价格,不受国际粮价的波动影响。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而我国已经实现了17年的连续丰收,在这里也致敬很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和辛勤的中国农民,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保证了中国的主粮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