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酝酿调整,商誉减值将改摊销,对A股有什么影响?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商誉减值是一个大问题。
一方面数量庞大,牵涉公司众多,Wind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484亿元,同比增长15.18%,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A股共有2070家上市公司存在商誉,其中,227家公司的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例超40%,72家公司的商誉规模占净资产比例超60%,更有18家公司商誉规模超过净资产。
另一方面是商誉减值任意性很大,一旦计提就直接清零,造成上市公司业绩巨大波动,股价纷纷大跌,甚至连续跌停。让投资者苦不堪言损失惨重。
三是成为财务操纵的大利器,一次性计提,来一个财务大洗澡,为操纵股价提供便利。
为此证监会也曾经出台《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可是也没有能够避免商誉减值对市场的冲击,为此财政部财政部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咨询委员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部分议题文件的反馈意见》
其中最大亮点就是商誉逐年摊销而不是一次性清零,可是商誉摊销年限如何计算,传统行业和互联网新技术行业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是10年,10年对于新技术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太过漫长的。
美国曾经也是对商誉减值进行摊销,但因为商誉使用寿命和消耗方式的确定方面比较混乱或武断,美国2002年抛弃了摊销法。
商誉摊销关键是要防止股东利用摊销期限的延长,分布摊销,避免业绩短期下滑,掩饰并购资产的垃圾过早暴露,为自己离场套现留下一个很好机会,最后流一地鸡毛给投资者,这是最要命的,除非对并购资产发行股份实施进一步限制减持。
任何政策的实行都要考虑被资本刻意引用,成为收割市场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