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炒股30年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大隐隐于市。
说说我认识的那些,已经炒股30年的人。
30年前,也就是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开市,第一批的老八股正式开始上市交易。
第一批股民诞生,至今刚好30年。
如果你经常在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各大营业部里穿梭,是很有可能遇到第一批的老股民的,大多数是60-70岁的爷爷奶奶。
广东路北海路西藏路口,也就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还会有很多的超级老股民出没,这附近的九江路,则是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址所在。
可以说第一批的老股民,基本上都是赚到钱的。
1992年,开始发行认购证,一张仅30元,如果买10张仅300元。
虽说300元在当时不能算是一个小数目,但是一旦认购证中了新股,1张就能变成好几千元,而且中的概率非常高。
当时还有一种夸张一点的说法,就是1张认购证值1万元,又被叫做万元证。
可以说老股民们在股市里的第一桶金,就是认购证了。
这也奠定了第一批老股民,其实是赚多亏少的现状。
整个90年代的老股民,只要不是每天频繁炒作交易的,其实或多或少都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在股市里赚到了一些钱。
老股民都知道,当时的股票价格高的离谱,现在有两只千元股是茅台和石头科技,但当时豫园商城曾经上过万元,大小飞为首的千元股票也不少。
原来的股票由于总股本较少,所以价格很高,后期进行了拆股,股票价格才下来。
只可惜第一批上市的老八股,已经有一只退市,其余七只中也仅有豫园集团价格尚可,另外六只也都徘徊在亏损和退市边缘。
可以说,那个时代的企业,确实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相比90年代的机会,股市的发展比较蓬勃的是2006-2007年,虽说2000-2002年也出现过牛市,但真正让大批量股民涌入市场的是06-07年。
对于老股民来说,在06-07年,绝大多数在账户总市值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那些原本只有十几二十万的股民,在牛市的洗礼后,都如愿的进入了大户室,而原本大户室里的阿姨妈妈们,已经飞黄腾达。
千万元的大户虽说不多,但还是有不少的。
可以说,是市场的红利带动了一大批人的造富。
只可惜,08年全身而退的股民并不多。
如果一个股民能滔滔不绝的和你谈08年熊市的情况,那么他肯定在08年受过大伤。
现如今还在证券交易所看着大屏幕的股民,有一部分人曾经也是千万大户。
只不过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他们,早就已经很平淡了,可以悠闲的在交易所织毛衣,闲话家常。
有一部分股民,则在2008年退出了股市,真实销户的数据并不多,但成为僵尸户的有不少。
2008年,就是买什么亏什么,换什么亏什么,不管是割肉还是换仓,只要是持股就是亏,直到心力憔悴,不愿意再打开证券账户为止。
算不算真正的老股民,就问他有没有经历过2008,比起2015-2016的熊市,2008真的太漫长了。
轰轰烈烈的股市造富,就这么结束了。
不管是赚没赚到钱,这部分老股民都变得低调起来,变得懂得敬畏市场。
很多人可能误会老股民,尤其是一些老年股民年纪大了不爱学习,其实老股民的学习能力绝不比年轻股民差。
什么均线多头排列,什么底部金叉,什么指标背离,上轨中轨下轨,打板方法一个不拉下,说起来都头头是道。
有一部分股民还喜欢研究政策,什么量化宽松,什么政策底也是研究的非常透彻。
当然,也有一部分老股民并不太愿意分享他们的独门秘笈,市场里呆久了,话就越来越少。
2014-2015年,复活了一批老股民,而2015-2016又抹杀了一批老股民,融资融券让一部分原本已经致富的股民回到了解放前。
2015-2016年的熊市,有不少大户的账号最终销户,属于他们的股海生涯可能就此终止。
但更多的老股民觉得行以为常,经历过2008,这些小风小浪并影响不到他们太多。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一些老股民如是说。
现如今,老股民们已经不多见了,主要是手机太方便,很多股民也不怎么去营业厅看股票了。
而证券交易所的营业厅,大批量的证券经纪人几乎也不怎么给股民推荐股票,而是会卖一些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
哪儿佣金低,就去哪儿开户,很多老股民已经有三四个证券账户了。
经过了近30年的股海沉浮,这一批90年代的老股民,其实都有自己的一套,还留在股市中的,不是因为兴趣爱好,就是已经赚了不少钱。
价值投资,越来越多的从老股民的口中说出,也代表这老一辈投资者赚钱的概率越来越大。
有一些老股民,甚至过上了买绩优股,依靠分红来过日子的生活。
对于股票的涨涨跌跌,他们内心是在乎的,却没有太多波澜,看股票账户的时间少了,每天看财经新闻却还是那么的积极。
心态变化了,大隐隐于市。
虽不知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老股民会怎样,但可以想象,股票早已融入血液,成为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网站整理
- 上一篇:退市的上市公司,没有卖出的股票怎么处理?
- 下一篇:2020年股民死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