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兰亭序》真伪辩,从书法论及文章,读后觉得很有道理,大家怎么看?

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郭沫若发起了一次书法界的大论辩,这就是“兰亭论辩”,这可谓是书法界的一件大事,然而说是论辩。其实还是郭沫若的“一言堂”。连启功先生当时也被迫站在了郭沫若一边。

那么,郭沫若的意见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假的,是后人的委托,并不是王羲之写的,甚至就连这篇序文也不是王羲之写的,但是,郭沫若仅仅认为《兰亭序》是假的,他并不否认《兰亭序》的书法水平,也并不否认王羲之的历史地位。

那么,郭沫若的意见是什么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

第一,《兰亭序》书体不符王羲之的时代,王羲之是东晋人,在这一时期,整体书风都是偏隶意的,并且在王羲之的其他法贴中就体现了这一点,例如他的《十七帖》,就明显地带有隶书笔意,而我们看《兰亭序》则是唐以后才有的行书或者行楷,没有一点隶书的味道,所以,王羲之时代是不可能有这么完善的行书的。

还有一个就是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是“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虽然这句话不知道具体形容的是什么但是它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则表现出王羲之的书法是雄强,富有张力的,但是我们看《兰亭序》,却是十分温润和中和的。所以,郭沫若的判断无不道理。

第二那就是郭沫若认为《兰亭序》全篇不符合王羲之的思想,因为文中首先提到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表现了王羲之愉悦的心情,而且此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却写到了“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又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等句,这与王羲之当时的心情不符。

而且,据记载,王羲之生性耿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君子,他曾经说过“我卒当以乐死”,并且写《兰亭序》永和九年,王羲之才四十岁,正当壮年,为人乐观,王羲之是不可能发出这样的悲叹的!

所以,根据这两点,郭沫若认为不仅《兰亭序》不是王羲之写的,而且连这篇序文也是委托。

那么,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谁写的呢?这个人也与王羲之有关,就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也是一位有名的大书法家,他写得《千字文》与《兰亭序》的字迹很是相像,有的简直是一模一样的,这不禁让人怀疑了,并且智永后来是出家了,这与序文后面一段颇具禅意的话是一致的。

这些证据似乎都说明了《兰亭序》是假的了!但是这场辩论最终没有结果,辩论双方都各执一词,而且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驳倒对方,所以,这场“兰亭论辩”还要持续,也许只有等到真正的《兰亭序》出土的时候,真相才能大白,但是,真正的《兰亭序》还存在吗?这也是一个问题!

不过,郭沫若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提出这个看法,找到很多的资料支撑观点,所以说,他的刻苦钻研学术问题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读文史!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 2022-02-18 20:58
  • 阅读 ( )
  • 分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