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第一套流通纸币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灌田与矿井十元,1953年12月发行最后一种面值(五万元,新华门和收割机两种),1955年5月10日正式退市并停止流通使用。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人民币第二套流通纸币,与第一套流通纸币兑换比率是1:1万。人民币第一套流通纸币一百元面值等于第二套流通纸币0.01元面值,也就是说第一套流通纸币一百元等于第二套流通纸币一分钱。
而第二套流通纸币以及以后的第三、四套流通纸币退市停止流通使用的时候,和新纸币兑换比率一直是1:1。所以,纯粹按面值来说的话,人民币第一套流通纸币一百元面值也就等于第五套流通纸币0.01元面值。
不过购买力的话,五十年代(1948年12月1日才开始发行人民币,所以第人民币一套流通纸币基本可以算到五十年代了)的一百元(第一套流通纸币面值)或者说一分钱(第二套流通纸币面值),能购买的物品也并不太多。
虽然没经历过建国前后的那个时代,但是五十年代的一百元(第一套流通纸币)或者一分钱(第二套流通纸币)购买力也不会比现在的一百元(第五套流通纸币面值)多的。不管是55年的第一套流通纸币一百元还是第二套流通纸币一分钱,应该都买不到一斤猪肉或者一斤大米的吧。
在本人老家河南农村,九十年代初(95年之前)一分钱也就能买到半根冰棍(二分钱一根)。就算是五六十年代,个人觉得,一分钱的购买力应该也不会超过现在的十块钱吧。在人民币第一套流通纸币流通使用的1948年-1955年,国内物资稀缺,而货币贬值严重,货币购买力和面值严重失衡,物贵而钱贱,不得已只好把货币面值越发行越大(最大面值五万元)。
我是醉梦残秋,喜欢钱币邮票收藏,主要在头条和问答写一些钱币邮票收藏方面的文字,有同样爱好钱币邮票收藏的朋友请顺手点个关注,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