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黄土高原没有植树造林?相反近些年国内主要新增的森林面积,黄土高原地区占了相当多的一大部分,黄土高原地域的各个省区的森林覆盖率都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上升,甚至超过了不少南方的省份,这些杰出的绿化成果都是看得见的。
黄土高原,顾名思义自然是因为其遍布的黄土地,作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黄土高原乃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却也是著名的贫瘠之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环境相当脆弱。其实在数千年前,黄土高原也不是如今黄土飞扬的模样,而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沃土。在千百年前,黄土高原还生活着大象、犀牛与老虎等动物,都证明着黄土高原的曾经。
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松软,非常适合农耕,也成为了华夏文明在此兴起的重要因素,然而文明的兴起却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从西周定都镐京开始,直到隋唐的上千年岁月里,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一带,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中心所在。而上千年的大兴土木与农耕,加上人口增长,使得流域之内的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不断加剧。
从隋唐时代开始,关中平原与几乎整个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都发生了骤变,而当时的平均温度也急剧上升,干旱加剧水源骤减。从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开始,之后的王朝就开始考虑将王都搬离关中,唐朝之后,黄土高原一带基本失去了文明中心地位。从五代之后,黄土高原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已远远不如华北平原与江南地区。
按考古发掘基本测定,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在宋朝的时候大致还有30%上下,然而到了明清就已不到4%,除了偏远的山区之外,大多数区域几乎都是植被稀疏,一到冬天就荒凉一片。除了森林的覆盖率锐减之外,黄土高原之内的草场也退化严重。
与此同时,受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影响,原本在汉朝还被记载为“其水色白”的黄河,河水已变得相当浑浊,本来被称作“河水”的黄河,逐渐变成了真正的“黄河”。环境的破坏,使得整个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荒凉一片,黄河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上世纪后期开始,黄土高原之内省区纷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退耕与植树造林、种植其他植被的活动。由于数千年来的环境变化,黄土高原地质特殊,土壤非常贫瘠而且松散,直接进行树木种植存活率很低,所以,在黄土高原种树也不是容易的事。
通常在黄土高原进行绿化的主要方法,就是先进行草场与低矮灌木的种植建设,有些地方还有平整梯田,然后再进行树木种植,相对于气候湿润土层深厚的其他地方,黄土高原的绿化进行得异常艰辛。从1998到2018年,仅是陕西一地就投入超过230亿元用于公益林的建设,建成的公益林面积超过3750万亩,陕西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了43%。
通过卫星地图的变化来看,以陕北地区为中心的整个黄土高原地区是多年来,整个中国乃至亚洲连片植被增加幅度最高的地方,以陕西榆林为例,其森林覆盖率从1949年的不到1%提升到了如今的33%。整个黄土高原的绿化,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去过黄土高原的人可以很轻易看出这些年来黄土高原的绿色变化。
整个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27%,如果算上低矮灌木与草地等,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超过了65%,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程度,黄土高原核心的陕西与陕西,森林覆盖率分别位居全国第14与第23,。黄土高原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得黄河成功摘掉了世界含沙量最高河流的帽子,黄土高原边缘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也即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