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首位废后,胡善祥实属无辜,张太后向来疼爱胡善祥,自然会心生同情,而一时冲动废后的宣宗,晚年反思,深以为悔。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止后妃外戚干政,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禁止宫廷后妃与诸王的姬妾,择选家世过高者,整个明朝,也就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出身最高,不过也算是情况特殊,毕竟徐皇后的父亲中山王徐达,也曾是布衣草根。
胡善祥也不例外,其虽然出身官宦,但并不显赫,胡善祥的父亲为人忠厚宽仁,而养出来的女儿也是出了名的贤德,所以胡善祥于永乐十五年被册立为皇太孙朱瞻基的正妃。
不过,朱瞻基对于胡氏并不喜爱,而是喜欢他的外祖母送给他的孙氏,也就是后来明英宗的生母孙太后。相对于谨慎恭顺甚至有些刻板的胡善祥,娇媚的孙氏自然更得朱瞻基的欢心,尽管胡善祥是正室,孙氏只是侧室,依旧无法改变。
从太孙妃到太子妃,再到皇后,胡善祥在朱瞻基身边多年,但是依旧无法得到朱瞻基的宠爱欢心,朱瞻基的心思都放在孙氏那里。登基之后的朱瞻基屡屡想要废黜胡善祥而改立孙氏,却都因被满朝文武与皇太后所阻拦而失败,但胡善祥的处境愈发艰难。
眼见无法册封孙氏为皇后,朱瞻基便在孙氏的贵妃头衔前加上一“皇”字,称皇贵妃,享受与皇后一般无二的金册金宝,史上第一位皇贵妃由此诞生。
而对胡善祥造成致命一击的,还是宣德二年,孙氏生下了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作为皇后长久无子,现在皇帝的宠妃有了儿子,那自然是母凭子贵,宣宗找到了胡善祥,逼迫她“让”出皇后之位,胡善祥原本就是宽厚柔顺之人,自然含泪应允。
宣德三年,胡善祥上疏请辞皇后之位,宣宗正式颁布旨意废后,胡善祥被去掉皇后尊位,退居长安宫中带发修行,被赐法号“静慈仙师”。未久,孙氏继立为皇后。
按宣宗的说法,胡善祥被废是因为其无子、多疾。
胡善祥墓志铭记载:宣德间……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后以无嗣多疾,上表请避位,从之,敕谕礼部曰:比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退居长安宫,事黄老清静之说。
从这段来看,就有些奇怪了,因为按照胡善祥墓志铭的说法,当年完全是胡善祥坚持要宣宗废了自己,而宣宗的态度是“顾念夫妻之义坚决不肯”的,只不过后来见胡善祥固执,所以才答应了她。
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很扯,宣宗与胡善祥之间的所谓“夫妻之义”,实在是看不出到底有多么深厚,若是宣宗真的不愿意胡善祥被废,也不可能在其被废后没几天,就册立了新后。
很显然,这篇墓志铭是在遮掩宣宗的无情。
虽然胡善祥被废实属无辜,但也在情理之中:
宣宗废后的时候,召杨士奇等人开内阁会议,罗列了一大堆所谓的胡善祥的过错,当然,在杨士奇等阁老的眼里,这些都是皇帝想要废后,所以故意泼的水。然而,张太后与一众臣子们再如何规劝反对,宣宗仍旧废黜了胡善祥。
虽然胡善祥不讨明宣宗的喜欢,但是在其他人眼里,她就是个好皇后,尤其是宣宗的母亲张太后,就连当年的仁宗皇帝,也亲口夸赞胡善祥是个贤媳,宣宗朱瞻基对母亲非常孝顺,唯独在这件事上忤逆了母亲,而拗不过儿子的张太后,愈发可怜这个媳妇。
尽管被废黜,但胡善祥终究为朱瞻基生下了两个公主,张太后仍旧厚待胡善祥,时常让其入大内陪伴,参加宫廷宴会的时候,让其坐在孙皇后的上座,这让孙氏非常不悦。
而朝臣与文武大臣们,也很同情这位皇后,觉得她被废实属无辜。
明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崩,胡善祥伤心不已,身体越来越差,与次年离世,原本朝中诸臣想要上疏劝英宗恢复胡善祥的尊荣,但当时孙太后尚在,朝臣畏惧,直到孙太后离世之后才提起此事,英宗应允,为这位本来的嫡母恢复皇后尊荣,祔帝谥,重修陵寝。
至于宣宗朱瞻基,晚年确实有所后悔,毕竟人生经历得多了,所有的一切沉淀下来,回过头来才发现当年年少轻狂做的事情,确实很差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