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郭沫若在我心里是个高山仰止的人物,他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诣,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是令人敬佩的。
他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被敌人指责是“为匪张目”。但也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成为全党整风文件,成为我党“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的借鉴。
现在看到不少文章,对郭沫若大肆贬低,抓住一些问题不放手,甚至进行人格攻击。
我们对郭沫若的评价,应本着实事求是、知人论世的原则,要考虑到具体的历史条件,分清主流和支流,可以进行学术的商榷,阐述各自对具体问题的观点,但不应进行攻击谩骂。
说个具体问题吧。
一些人在提到定陵挖掘、秦始皇陵为何不挖掘问题时,都会拿郭沫若说事,对其进行指责甚至攻击,把他说成历史的罪人。其实,这样说是有失公允的。
在整个定陵挖掘的来龙去脉中,我查过很多资料,他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没有起过那样大的作用,他只是提议挖掘的人之一,在挖掘中没有什么资料能证明他起过决定性、指导性的作用;挖掘长陵变成挖掘定陵,他也没有坚持必须挖长陵,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非要让《永乐大典》重见天日。
至于定陵挖掘过程中文物有所损坏的问题,还应从历史的角度看,要承认当时的挖掘条件和技术,尤其是文物的保护技术还跟不上,出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
但有些人把定陵文物的损失过分夸大了,甚至有的人把它无限夸大了,这是有悖事实的。可以说,定陵文物绝大多数都进行了保护,尽量使文物保存完好。我查看过《定陵出土文物图典》、《明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等资料,也在有关的会议上听过十三陵文物保护方面的报告,进行过这方面的调研,进入过所有未对外游览的陵查看过,知道定陵文物在地下文物库保护的大致情况,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损毁严重。
特殊时期万历皇帝尸骨遭到损毁的问题,已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与郭沫若扯不上关系,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他的头上。至于是什么盗墓匪问题,更是站不住脚的。
平心而论,那些对郭沫若进行谩骂攻击的人,有几个人真正认真地研究过他的文章,又有多少人看过他的全集、《甲骨文字研究》等,有谁出版的作品可以和他比肩?郭沫若曾任过多种要职,那些谩骂者一辈子能担任其中的一个职务吗? 对一个曾经的大领导进行恶意的攻击,究竟是要干什么?下一步还会对着谁?
个人观点,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