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谈分数没有意义。
比如,你在高二考了500分。
如果你参加高考那年本科分数线为470,你仍考了500分。相对于高二,你的分数没有提高,可是你进本科线了。
但是,如果当年本科线是550分,你却考了540分,相对于高二你多考了40分,可是你却不进本科线。
分数没有可比性的原因还在于,赋分科目的误差。
赋分科目是以全省报考人数的比例来赋分的。而高二时,一般是以市报考人数来赋分的,赋分显然会有误差。
也就是说,在你卷面分分数相同的情况下,所赋的分值会可能会相差很大。
比如今年,我市高三期中考试,一个学生卷面分是23分,赋分却是79分。
试卷的难易程度,报考人数的变动,都可能会让分数有很大波动。
与其研究分数,还不如问问自己如何对某一学科“好感程度”吧。
不喜欢某个学科、或感觉一般般,不好不坏,还是喜欢某个学科?
自己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被动学习者、好学者,还是乐学者?
如果你喜欢学习,喜欢钻研,那就不要问分数了,100分的卷面分,你考70分,没得到的那些分数,就是你进步的垫脚石。
如果你害怕某个学科,或者你害怕某个类型的题,那你就勇敢点,到了高三,就做这些题,直到把这些知识内化,没有恐惧感,才能找到规律,考出好成绩。
总结,分数是结果,我们需要重视这个结果,但又不能一直在意结果,研究如何考出好成绩,才是根本。仅比较分数,意义不大。今天,有什么经验需要分享呢?
立即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