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感觉孩子缺少学习的动力,不太努力学习了吧?
现实中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要劝这样的高中生,还要让他听进去,这问题的难度可是多少有点大呀!
高中生不光个子长得像成年人,而思想也日渐成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绩不太好的高中生,做人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因为从小学到高中,这十几年内,除了课本上的以外,这些事老师和家长真没少叨叨。甚至老师和家长叨叨地他们耳朵都起了茧子。一般来说,和他们讲道理,几乎没什么效果。
他们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几乎什么道理都懂,却不想按道理去做事情。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与从小到大家长对他管理松懈和过于宠爱有较大关系。他们衣食无忧,没有什么生活压力,总是轻飘飘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是来硬的不行,来软的也不生多少效。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软硬不吃吧。
虽然不好劝,可也不能撒手不管,不然可能后果就有些严重了。
要想劝得进去,还得慢慢地和他拉近关系。
和他说话的时候态度和缓一些,语气轻柔一些,亲切一些。
与孩子关系比较亲密的家长,说话的时候,孩子才容易听进去。
如果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带孩子出去做一次旅游。(因为这事他可能喜欢做。)
让孩子认识一下祖国的名山大川。看一看祖国一日千里的建设。欣赏一下祖国的名胜古迹,让孩子换换心情,宽阔一下胸怀,产生一点儿努力使自己进步的激情和动力……
除了欣赏波澜壮阔的河山及美丽如画的风景以外,在旅游的过程中,提示孩子观察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状态。看看景区里坐滑杆儿被人抬着上山的人和抬滑杆儿的人,看看旅游的人群中达官贵人、富家公子小姐和景区的小商小贩,……比较一下他们之间的生活差异,让孩子的思想复杂一点儿,认识一下社会的现状,对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或多或少有一些好处。
带孩子去参观一下革命历史博物馆。让孩子了解一下那些革命先烈年轻的时候在做什么,他们为了自由和幸福,为了多数人的解放,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让孩子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能够受到后代人的尊重和爱戴……
利用星期天节假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是城市的,带孩子做一些公益。如果是农村的,带孩子参加一些田间劳作。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对改变孩子的懒惰思想和行为有不少好处。
有机会的话,让孩子从事一些较重的体力劳动,真正体验一下基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
只有让孩子认识和了解了社会,他才会根据自己的现状,预期到自己将来的前途和命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生活的压力。你这时候去劝他,才可能多少有一些效果。
当孩子对社会、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以后,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些规划和守则。这样更利于孩子成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对孩子少一些唠叨和说教,多一些陪伴。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做的不好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戒。(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惩戒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也许孩子会慢慢地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