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不适合冲分,因为报考志愿从规则设置的初衷就是“什么样的分数,什么样的位次,报考什么层次的学校”。
很多人报考志愿,想要采取冲分的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博弈心理,比如A校在一个省份2017年录取最低位次6000名,你的位次在6500名,基于不想浪费每一分的心理,最终你选择报考A校。
这样做的结果呢?一是有可能你会被A校录取,但是会被调剂到无人问津的一些冷门专业,二是你的分数由于过低,被退档(意味着你浪费了第一志愿)。
第一类情况的出现很多人应该也能理解,举个例子,在朋友2012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北京大学在该省份录取文科生,社会工作专业没有招够,直接降低到570分招生,本来按照往年的名次,北大这样的学校与这个分数的学生是无缘的,但是新兴的冷门专业,可能会被录取。
第二类情况就更好理解了,在信息发达的现在,你所了解的报考信息其他人基本上都知道,很难存在依靠低分取胜的案例。在按照学校的想法,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录取分数线逐步上升的,毕竟这对于今后的学校的发展、招生都有帮助,把低分招进来,会给下一届学生报考志愿怎么样暗示?
综上,既然绝大部分人不适合冲分,那么哪些人可以选择适当冲分呢?①想要985、211名校毕业生的学生,专业冷门无所谓(至少占住一个)。②冲分学校有冷门专业,正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基于自己的专业选择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最后,当选择冲分时,一定要选择稳妥的保底学校,这样至少可以不会让你没学可上。
报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