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满清八旗会不会进入关内取得天下?

admin2023-10-10问答142

网友回答:

满靼者,清兵也,满靼之英勇不畏也,三桂者,明之余孽也,吴不现关无谓乎,昔,闯贼得天下无尽然也,蹉乎,若吴闯联合尚不敌满靼也,此论也

网友丽水芳踪回答:

正常情况下,山海关不失,满清入了中原也立不住脚。

不过,满清为入主中原,蓄谋已久,已做好了替代方案。

而以当时的情况看,似乎无人能阻挡八旗入关。

山海关阻隔,八旗入中原也站不住脚山海关地势雄壮,很难攻破。

不过,万里长城万里长,满清可以绕过山海关。

皇太极时期,后金(清)曾5次迂回入边,席卷直隶、山东,攻城掠地、掳掠人口。

但是,尽管八旗肆虐各地,但仍只能以劫掠为主,未能在关内取得立足点。

大军屡入塞,不得明尺寸地,皆由山海关阻隔···——《圣武记》(魏源)

这是因为:山海关-宁锦防线的阻隔,使满清只能迂回入关,关外与关内的联系十分脆弱。

因此,满清虽能入中原,但也是悬师远征,缺乏根据地。

在大明统治尚完好的情况下,八旗即便攻城掠地,也难以持久。

同时,由于袁崇焕等人当初坚决反对放弃关外,建设了宁远-锦州防线,扼辽西走廊。

和后来的辽沈战役一样,辽西走廊不能控制,满清的老巢不安全。

只要山海关在明军控制下,八旗主力不敢长期在关外逐城发展。

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夺山海关,满清难以入主中原。

情况变化但是,1644年,情况已不正常。

首先,在李自成的威胁下,大明令吴三桂放弃宁远等地,退守山海关。

宁锦防线沦陷,清军控制了辽西走廊。

用后来辽沈战役时常用的话来说:东北的大门,关上了。

无论是吴三桂,还是可能与吴三桂联合的大顺,都很难直接威胁满清后方。

满清已经可以考虑放手入关了。

其次,“大木”已倒。

此前,由于大明远大于大清,皇太极入边,只是“伐大木”。

满清数次入边,目的正是要通过不断掳掠,破坏大明的战争潜力、统治根基,然后再寻求决定性打击。

如今,大明已亡,大木已倒,这正是满清等待已久的机遇。

所以,1644年时,无论吴三桂是否献山海关,满清都对入关志在必得。

满清的替代方案1644年3月,崇祯令吴三桂放弃宁远,退入山海关,准备入援北京。

多尔衮闻讯,立刻进行动员,准备大举进攻。

当时,多尔衮尚不知李自成已经攻破北京,但知道大明已摇摇欲坠,因此,此战多尔衮的目标已不再是掳掠,而是:“代统大军,往定中原”。

为实现“往定中原”的目标,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做出调整。

首先,满清为入主中原,一改过去掳掠之风,“严申纪律,秋毫无犯”,并发布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的号召,准备以招抚之法,实现对中原的统治。

同时,满清决定:无论是直接攻取北京,还是先攻取其他地方,都必须在山海关以西长城附近选择坚城为据点,派重兵把手,替代山海关作为清军出入关内外的门户。(《清世祖实录》)

4月13日,当满清进抵辽河时,多尔衮得到李自成已经攻占北京的消息(但仍未得吴三桂消息),遂采纳洪承畴的建议,再次做出调整。

满清决心趁李自成在北京立足未稳,“计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走则追剿,倘仍据京城,则扑灭更易”。

满清的想法,是趁李自成立足未稳,抓紧时间,迅速入关,与李自成在华北平原决战。

李自成难以抵挡其实,李自成当时的总兵力、地盘虽不及当初的大明,但仍远大于满清。

如果李自成运筹得当,对满清保持警惕,胜负未可知。

但是,李自成似乎并没有把满清看成其主要对手。相反,李自成更关注的是大明残余,甚至张献忠。

李自成总兵力虽号称百万,但分布在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兵力分散,在华北地区只有10万左右。

同时,李自成在政权建设上比较“大条”,对地方基本没有建立有效、忠诚的统治。

因此,在河北地区,满清与李自成兵力相当,统治基础也差异不大。

早在对反明战争中,许多让农民军吃尽苦头的大明精锐,都是被八旗歼灭的。

而在后来的潼关等地的直接交手也表明:在兵力相当情况下,李自成不能敌清军。

同时,在招抚旧明官僚,笼络旧明残余上,李自成更是远不如多尔衮成熟。

因此,李自成实在赢面不大,很难抵挡满清。

吴三桂不过,李自成仍有3成的可能稳住形势。

这3成,来源于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尽管农民军战斗力远不如满清,但如果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是可以与满清一战的,至少可能守住京城。

而吴三桂,原本几乎100%属于李自成。

当年,祖大寿曾向皇太极献策:攻取中卫所,“收吴三桂家属,彼必为之心动”。

而李自成入北京后,吴三桂家属已被大顺军控制。

所以,吴三桂也曾表示接受李自成的劝降。

不过,多尔衮、洪承畴都“低估”了李自成的失误。

他们想不到:李自成会在吴三桂问题上处理失误。

4月15日,清军抵达翁后时,接到了吴三桂来信。

尽管多尔衮、吴三桂在一些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但多尔衮得知李自成与吴三桂闹掰,遂疾驰山海关。

关宁铁骑与大顺军已经闹翻,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满清入关了。

满清一心入关几十年,无论山海关是否开门,他都已经做好了“往定中原”的准备。

而李自成对此毫无警惕。

可以说,无论是政治能力、军事能力,李自成与满清统治者差距极大,无法阻挡满清。

胜负,其实已定。

吴三桂最后倒向满清,只是大顺与满清统治者双方能力差距的结果,而非原因。

历史是由一连串“偶然”事件组成的。

但是,“偶然”背后,总是必然。

所以···其实,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

网友北疆一叶回答:

吴三桂应该算是识时务者,清入关是历史的必然,一一天时、地力、人和。此一一不可违也违不得。

网友真诚cjq回答:

大势所趋,只是时间问题。
人们都把明朝的灭亡归罪于,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改朝换代。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朱家封建王朝早已腐烂不堪,大厦将颠。传到崇贞皇帝任上,更是腐朽没落,内外交困,昏庸无能,轻易被李闯王颠复。
李闯王并且建立了"大顺"王朝。清兵入关首先打败的是已经取代明朝的大顺王朝的李闯王。
李闯王的农民起义军虽然占领了京城,但夺天下易,治天下难。由于在处理吴三桂爱妾陈圆圆问题上的失败,惹怒了吴三桂。加速了清兵入关。
历史事实摆在那里,甲申年注定是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之年。

网友宗熙先生回答:

如果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李自成能否坐稳天下,满清能否入主中原,存在着非常多的变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政治变数那就是大顺政权的高层(包括李自成在内的决策层)的眼光和政治智慧。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后,天下并未太平安定,明朝的各种小朝廷,明服暗不服、伺机反扑的各种割据势力依然存在,岳金虎视眈眈,走错一步棋都是危险的,遗憾的是李自成两步棋都走错了。

第一步,要迅速消灭各地的残余抵抗势力,恢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获得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在李自成进京之后,手下的军队基本上处于失控的状态,所有的军法都无人遵守,李自成已经约束不过来了,即使是比较恶劣的事情,有人告发,李自成念及旧情和手下以前所立过的战功,无法狠下心来惩处,被怕骂忘恩负义、卸磨杀驴,没有获得民心。

第二,在内部尚未彻底平定的情况下,对吴三桂和满清要采取怀柔政策,要争取时间,把内部平定下来,严格训练军队,那个时候还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绝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率众起义割据,马上打天下和治天下,需要三种不同的打法和策略,李自成是没有这个政治觉悟和水平的,本质上还是一个山大王的水军,管理手下、理政和治军,还是采用江湖义气那一套,这一套用来治天下是行不通的。

吴三桂倒向满清,本质上还是军法不彰,约束手下不严所导致的,后来又将吴三桂的家小全部当众杀死,双方已经没有任何缓和余地了。

李自成夺取天下后的局面非常复杂、严峻,面临各种内忧外患,不像朱元璋只要赶走元朝统治者就行了的,上天没有给李自成多余的试错机会,只要他在关键的地方走错一步,那就功亏一篑了。

李自成进京后,很长时间一片混乱,政令不通,军队军纪涣散,相比这下,满清这边吞并中原之心并不是从现在才起,已经着手准备很多年了,高下立判。所以,即使如果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李自成也很难坐稳天下,但满清吞并中原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