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淮海战役的“首功“?

admin2023-10-09问答159

粟裕的能力在许多场战役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军事才能令人啧啧称奇,尤其是那场淮海战役,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每次人们想到这场战役,就会立刻想到粟裕,毛主席当年还曾说过:粟裕当论首功。


1948年,在淮海大战发生之前,毛主席组建了战役前敌指挥部,其中共有五位成员,邓公、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这些人都贡献出了极大的力量,为战役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而且他们的军事指挥才能也非常突出,但毛主席依旧将头功给了粟裕,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最先提出要发起这场战争的就是粟裕。

在豫东、济南战役先后获得胜利之后,国民党军开始迅速收缩防线,同时也开始加强战略防御,粟裕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立刻致电中央,表示此时是我军和敌军展开大决战的最佳时机。同时他还表示,我军的战略重点是歼灭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越早进行决战,敌军的部署就越仓促,我军就越容易拿到主动权。

第二,是他主动提出的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

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了部署和计划之后,粟裕发现,这场战争的规模非常大,如果只依靠华野是很难达成作战目标的,因此便主动提出要和中野联合作战,共同歼灭国民党军。在听到粟裕的意见之后,毛主席这才和中央共同决定组建了指挥小组,这才让这场战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第三,粟裕提前发动战争的计划对结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1948年11月,粟裕突然接到消息,黄百韬兵团似乎正在西移,在进行分析之后,粟裕立刻将消息汇报给了军委,同时提出要提前发动大战,这一建议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至关重要,我军也因此拿到了指挥权,如果当时战争发起的时间推迟了一些,那么黄百韬就有可能加入到战场之中,到时候我军想要获得胜利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第四,歼灭黄维兵团粟裕有大功。

当黄百韬兵团被消灭之后,我军不少人都开始轻敌,立刻放松了警惕,甚至觉得黄维兵团毫无威胁。可是粟裕却并没有这样想,他曾说过,黄维兵团实力不容小觑,不仅战斗力高,而且武器好,假如让这样一支强军和杜聿明会合,那么他们的实力将会大大增强,对我军的威胁也会不断增大。

正是因为粟裕如此重视黄维兵团,所以我军才下定决心将其全部歼灭,这也为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那段时间,粟裕一直住在指挥部,眼睛几乎从未离开过地图,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这场战争上,等到最后我军获得胜利时,粟裕这才终于渐渐放松下来。由此可见,他对于这场战役有多么重视。


虽然毛主席将首功给了粟裕,但其他人依旧不能忽略,比如说邓公,如果没有他带领中野和华野相互配合,可能这场战争并不会打的如此顺利,特别是在歼灭黄维兵团的时候,邓公和中野更是立下了大功,就连黄维都是中野所抓获的。

除了我军之外,群众百姓也在战争中出过力立过功,由于战线过长,我军的补给一直是个大问题,为了能够确保我军的后勤,群众百姓们一直积极的为我军运送物资,所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场战争的功臣。

博学暖阳Sk回答:毛主席说淮海战役的首功是粟裕!陈老总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两句话不矛盾。一个是有善战的粟大将!二个是有广大老百姓的支持!聪慧轮船XC回答:历已经定性的史实,为什么总有些人喜欢混淆历史,张冠李戴呢???淮海战役的首功,大功是粟裕,华野军事上都是粟裕负责指挥,这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肯定的,准海战役基本是粟裕华野为主,中野配合,总前委协调,保障后勤。打仗靠中央军委毛主席,具体靠粟裕指挥,解放军高级将领能指挥超大兵团指挥的仅彭,林,粟开朗清姐回答:毛主席评价:“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是淮海战役的发起人,是我国十位开国大将之一。首功粟裕是实至名归的http://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075d9bee5a54656bd6b9976e33ddb82~tplv-tt-origin.jpeg?_iz=92253&from=wenda&x-expires=1699431047&x-signature=W5qD0O9YTmZHeTGhkaq0lhGdhNc%3Dhttp://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952ec98d28e4e9ab5cb875895f164f0~tplv-tt-origin.jpeg?_iz=92253&from=wenda&x-expires=1699431047&x-signature=BPMR9hDLG84X7%2BEc26yKHbEHN5A%3Dhttp://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5c136740a9f48d4885a269d3f2ecfda~tplv-tt-origin.jpeg?_iz=92253&from=wenda&x-expires=1699431047&x-signature=TkhoJYQgPJhi7BwXuE1NXCGtN98%3D

睿智星星i1回答:

毛主席说过粟裕就是淮海战役第一功,邓说,毛主席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两句话毛主席没说哪一句?

坦荡马保明回答:

看了一下回答各位回答正确,淮海战役粟裕大将算得上是首功,是粟裕提出经毛主席党中央批准,成立了前敌六指挥实际上主要有粟裕指挥的。

老李先生001回答:

本来不想发表看法,但总觉得有些人借这个问题在炒作话题、吸引流量。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首功”?如果说第一个功,说是粟裕的,可以,小淮海的提出者。如果说是最大功,那别人往哪里摆?军事上,刘伯承是司令员,陈毅是军事小组长,邓小平是书记,上面还有中央军委,把最大功劳都归给一个人,这是敬爱粟大将,还是在给粟大将招骂?

其次,谁的功劳最大?是某个人吗?连主席都没自夸过,谁敢自吹自擂?要点儿脸吗?陈老总说人民群众的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才是革命者应有的觉悟。

第三,炒作者应该被批判。这样的话题,最近比较多,实际就是某些人引流牟利。包括今天提问题的,消费老一代革命家,还有许多人不思考,无脑跟风吹捧。中计了,朋友们,被人家消费了。引流的在那里偷笑呢。

想想,是不是?

八一评说回答:

淮海战役的首功和最大功劳,都属于毛主席。正是因为毛主席确定了淮海战役的战役方向——首战围歼黄伯韬兵团,随后又多次电示,大幅度多次修改了粟裕的作战方案和部署,淮海战役才得以取得伟大辉煌的胜利。具体如下:

1、1948年7月14日毛主席指示七、八月攻打济南,今冬明春攻打徐州。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地点、时间都是毛主席中央军委早就确定下来的。可见,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时间、地点、目的,毛主席中央军委早就确定下来了。注意,毛主席指示的用词非常明确: “攻克济南”、“夺取徐州”。

2、战役决策;毛主席将首战目标确定围歼在新安镇的黄伯韬兵团,而不是粟裕提出的首战攻打“两淮”(淮阴、淮安),以及第二步攻打海州、连云港等四个方案。(注意对此图2,右边蓝箭头处是“两淮”、海州、连云港;居中上方的红箭头处是新安镇,位置完全不同)

3、毛主席此后多次修改粟裕围歼黄伯韬兵团的作战方案和部署,包括华野各纵队的攻击区域、位置。(见图1,毛主席指示在徐州南部徐州至宿迁公路的我军部署)

4、毛主席不同意粟裕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十几天,决定动用徐州西北方向的华野三纵、广纵去佯攻徐州,而指出在淮海战役发起时统一行动,不同意粟裕提前发动佯攻的这一部署。

5、毛主席不同意粟裕把阻击邱、李兵团援兵的部队部署在正面,放在宿迁以东,而是电示粟裕将宿迁以东的阻击部队放置在徐州南部——徐州至宿迁公路中间的位置,给徐州刘峙造成攻打徐州的假相。

6、淮海战役前,毛主席电示粟裕等将部署在徐州西北部的两个纵队——华野三纵、广纵归陈(毅)邓(小平)指挥。

7、毛主席不同意粟裕把淮海战役的发起攻击时间分为11月7日运河西部队先打响,而运河东部队在11月8日后打响的部署,指出应该放在同一日打响,而不是分别在两日先后打响。

8、毛主席电示粟裕围歼黄伯韬兵团要使用“强力部队”,而不是使用“二等部队”。

9、毛主席电示粟裕把阻援部队放在两侧,放在徐州的北面、西北面、徐州的南面,而不是放在正面。

10、毛主席复电粟裕,不同意使用两个纵队(三纵、八纵)袭占运河车站,指示仅用一个纵队袭占车站。

11、毛主席复电粟裕,使用两个纵队部署在鲁西南(徐州西北方向),相距百里,一字排开,隐蔽行动,让刘峙难料我军真实意图。(见图2,左上方红箭头处)

上述可见,如果不是毛主席决策英明,以及大幅度修改华野粟裕作战方案和部署,淮海战役什么结局,实属难料。



医者仁术兼备回答:

战略及战术首功粟裕,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山东老百姓的小推车推出来,那是指后勤保障而已,也是对山東老百姓作出具大贡献的肯定!

无花观主回答:

淮海战役的首功,毫无疑问是普通老百姓!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当时老百姓的口号是:破家支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时中国共产党是民心所向,贪污腐败的国民党焉能不败!

luoxing3回答:

建立新中国时,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时,毛泽东主席培第一锹土,总司令第二锹……第四锹土就是粟裕培的!合影时粟站第一排西,很多元帅级都站第二第三排,功劳大不大还用争论吗?

萨沙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10,550条回答。

如果首功指的是时间上的第一个立功者,毫无疑问是何基沣、张克侠。

淮海战役爆发之前,黄百韬就认为自己的第7兵团位置过于靠北,希望能够向南撤退,靠近徐州的其他国军主力兵团。

上面拖延了几天,批准了黄百韬的要求。

于是,黄百韬第7兵团计划11月7日开始,向徐州方向行军,同其他几个兵团靠拢。

在黄百韬看来,北方还有防守运河一线,也就是徐州贾汪地区,还有第3绥靖区的部队驻守。

第3绥靖区共下辖第59军、77军及直属部队3万余人,又主要是善于防御的西北军,应该能够阻拦粟裕南下的解放军数日时间。

这数日时间,足够黄百韬退到徐州完成部署。

没想到,该绥靖区大部分官兵在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指挥下,在11月8日选择战场倒戈,投靠解放军。

何基沣、张克侠倒也谈不上叛变,他们本来就是共产党。

1929年7月,张克侠来到上海,与党组织接上关系,经党中央批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与党中央直接联系的秘密党员。

1939年1月,何基沣在新安县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3绥靖区老大冯治安,让何基沣、张克侠两个地下党身处要职,也实属无能至极。

第3绥靖区有2万多人直接阵前倒戈解放军,虽然还有1万多人没有投降,但也失去了战斗力,只能南撤。

第3绥靖区部队兵不血刃瓦解以后,台儿庄至微山湖的运河防线完全崩溃。

粟裕的华野七纵、十纵和十一纵沿着这条空档长驱直入,直插陇海线的宿羊山、曹八集地区,一举截断了黄百韬和刘峙的陆上联系,并且将其合围在碾庄一带,最终全部歼灭。

何基沣、张克侠的关键之处,还不仅仅是帮助歼灭黄百韬这一点。

这就像打牌一样,有个高手只要最初的一张牌压制住对手,就彻底掌握主动权,下面都是压着对手打。

何基沣、张克侠也是如此,他们的倒戈让国军在淮海战役刚开始就陷入被动,随后也无法摆脱。

如果首功指的是最大的贡献,当然毫无疑问是粟裕了。

虽然淮海战役是粟裕的华野和刘伯承的中野一起打的,但双方的实力相差很大。

淮海战役开始前,华野一共有77万人,其中包括正规军16个野战纵队(军或者集团军)。这16个纵队中,有12个纵队共31万人参加了战役。

但华野参战的部队,并不仅仅只有这12个纵队,还有其他几个纵队,比如渤海纵队(后编为33军)、鲁中南纵队(后合编为35军)、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

其中渤海纵队就有2万人,鲁中南纵队1万4000人,两广纵队5000多人,特种兵纵队1万1000多人,一共有5万人。

那么,仅仅上面这些部队,华野正规军就至少有36万大军,还有数量不少的地方部队参战,加上补充新兵,总兵力超过50万人。

仅仅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华野就出动了37万人。

而中野就寒酸多了,总兵力只有7个纵队加中原军区部队共35万人。

参加淮海战役的为7个纵队(含11纵)约14万。即便加上后期的地方部队,总兵力也就是20万左右。

中野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之前大别山战役消耗太大,元气大伤,直到此时还没有恢复。

可以说,华野和中野兵力差距是明显的。而淮海战役中几乎所有的歼灭战,均是粟裕华野在打。

所以说 ,毫无疑问淮海战役功劳最大的,就是粟裕。单凭这点,粟裕其实就应该成为元帅,而不是大将。

乐山水乐人生回答:

首功当然是总前委书记。

书记回忆:“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

马志回答:

淮海战役首功,当然是毛主席和他领导的粟裕将军。

其他任何牵强附会的编造,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心向韶山回答:

对于这场人民解放军极其辉煌,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毛主席早在1949年就做了结论:“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大将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具体负责组织、指挥、实施了这场气势磅礴的惊世大决战,并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这是已载入史册的历史事实。

韩旭直白回答:

为什么总是有人无视历史事实,企图搅混水,混淆视听?

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过去的时间并不长,各相关档案馆纪念馆有大量的文物实物的史料资料陈列展览。

首先三大战役都是毛主席亲自指挥,周总理协助的。这由周总理给西柏坡纪念馆的题词和主席亲自起草指导三大战役各总前委和主官们的各个阶段战役的数百封往来电文可以佐证。

其二,淮海战役的首功当推粟裕将军。这既是历史事实,也可以从最高统帅部和淮海战役总前委往来电文和主席和中央军委直接发给粟裕等人的电报这些铁证以及多年后战役的最高直接指挥者毛伟人对粟裕的评价:“淮海战役粟裕是立了首功的”评价可以证明。

请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任何不尊重历史的行为终将被后人和历史所嘲笑。

不凡饼干W0回答:

有功就抢,有过就推,人之常情。毛泽东思想都有人争,毛主席无产阶级专致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何没人争呢?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