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写材料?

admin2024-06-18问答87

网友回答:

试想,让你去干这样一份工作:

1.给你一袋大米,让你数出来1000颗分别包好,装进盒子里。

2.现在只要899颗。

3.现在要1101颗。

4.大米不要都包着,拆一半包一半。

5.还是都包着好。

6.都拆了吧,上面不让包。

7.米粒不够均匀,拣一拣。

8.这颗怎么有点瘪啊,这颗颜色有点暗,换掉换掉。

9.怎么装盒子里啊?大米它就应该装筒子里!

10.盒子扔掉,装筒子里。

11.核对时发现少了一颗,但是已经来不及找了。

12.交上去,扫了一眼,说很好。

13.交给厨子。

14.厨子拿去,往一开始的大袋子里一倒,筒子一扔,抓起两把米就开做了。

15.检查组中午吃了一顿米饭。

你喜欢吗?不喜欢。

实际上哪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写材料,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喜欢写材料。

没有人喜欢毫无创造性、做出来的产品像屎一样、还要面对提各种煞笔要求的甲方的工作。

网友回答:

因为这些材料在年轻人的眼中狗屁都不如,既不能为老百姓带来好处,又不能带来一丁点的工作成就感和获得感。

之前干扶贫的时候,我可以给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给残疾人评残、给五保低保户发补贴、给贫困学生发放补助还有特惠保险、项目分红等,虽然扶贫工作加班是真的多、真的累,也需要配合很多检查的演戏,但毕竟还是能干一些实事的,去贫困户进行走访的时候,贫困户是真的觉得我好,在朋友圈里看到之前帮助过的学生能健康快乐成长,我也是真的高兴。

扶贫结束调岗,开始写材料,每天的主题就是这个领导来调研了,那个领导来督导了,这个领导要讲话,那个领导要方案,这个单位要总结,那个单位要报告,这个单位要进度,那个单位要结果。这些材料,我写了,不会对老百姓有一点好处,不写也不会有一点坏处,材料已经成了皇帝的新装,人人都知道他没用,但人人都得装不知道,不但要装不知道,还要陪他演好这部戏。

一个简讯,不到一百字的这种,主要领导能改三四遍;一篇公众号的小豆腐块得五六个人来审核;一份发言材料得改上五六遍。开会就要讲话,你讲与不讲有什么区别吗?领导讲话根本就不是为了落实,这里就牵扯到一把手驭人的东西了,不细说。

对于一项工作的考核标准就是看你有没有开会,有没有拿方案,有没有报进度,有没有提交报告,有没有形成总结,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有没有发公众号,有没有往群里发照片(比如说你在县财政局工作,一般市财政局会拉一个群,各个县往里面发工作开展的照片)。

有时候材料写累了,站在窗前,点上一支烟,指尖燃烧的是自己的青春,弹掉的是一腔的热情。

网友回答:

我们领导20年前是语文老师。

改稿子的时候沉迷于改标点符号,递进的词语,各种成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改动。

一个稿子改上七八稿很正常,后来我学精了,要求一个星期交,我就最后两天再拿去,改个一两稿,最后—天的下午交过去。

最经典的是有一个短篇的稿子,实在没什么好改的了,他非要去改两个完全没必要改的词,然后还洋洋得意。如果他知道这是我从省人D报告里抄的原话,不知道他会是啥表情。最可气的我还得保持微笑,甚至得小拍马屁说改的确实妙确实好,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领导就是有水平。

现在材料写时间久了会犯恶心,觉得写这些废话没有丝毫价值,形式主义严重,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成就感获得感,自己都嫌弃自己。

网友回答:

中文系毕业,一进单位就被忽悠,那你这最适合写材料啊!

赶鸭子上架也好,被忽悠瘸了也好,写了一年,现在看见材料就恶心想吐,原因如下:

1.假大空,言之无物。机关材料,大家都懂,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十个词,朝三暮四,朝四暮三,言而总之,总而言之。

当然,这是我单位情况,还是很敬佩哪些国省的大佬。

2.领导风格迥异。有的喜欢一本正经,有的喜欢排比对仗,有的喜欢引经据典,有的喜欢举例说明,有的喜欢数据详实,一个人同时负责全单位材料,譬如开生活会,写到精神分裂。

3.出力不讨好,写的好了,那是领导改的好,念的好;写的差了,那是你水平不行,没充分领会领导意图。

真事,写的材料被某领导骂的一文不值狗血淋头,开会他一字没改念过后上级一把手点名表扬材料写得好,单位二把手开会点名让我向领导学习如何写稿子。

我学...学你马勒戈壁啊

4.文山会海,一天七八个材料,还总是周五下班通知周一交稿,基本没有正常周末和夜生活,生命全贡献在键盘和显示器上,眼镜换了一副又一副,老婆骂了一顿又一顿。

体制内的风气真的需要整改一下了。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