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所审计真的已经不适合人干了吗?
网友回答:
不适合。我都想走了。
矛盾点就在KPI。现在审计收费都什么价格了?同样的收入指标,业务量翻了一倍,直接把能中坚力量劝退了。结果今年需要带着一群1-2年级的孩子们去做大型集团。人都不够,为了按时间出报告,都没时间做审计程序。都是走形式,助理学不到东西。这样已经两年了,到现在三四年级的一直在麻木的刷底稿。
以前做资产,我需要把所有大型资产的结算单结算时点都要看一遍,去判断资产的未来能够带来多少收益。资产产出的产品是不是能跟上市场,跟不上提多少减值。现在呢,都能单独出审计报告的助理,到现在资产只停留在抄数和跟—些数勾稽上。
以前做存货,我需要去车间,看每个环节。中间有几个中间品,每个组成部分是买来的还是自己产的,相关费用怎么摊销合理。现在呢,三四年的助理从来没去过车间,都是闷头做底稿,形式底稿。不看现金流、实物流、合同流、发票流。就是做表。
以前我当项目经理,我白天跟客户沟通,晚上回去一点一点看账。然后找问题第二天再去沟通,再回去看账。查阅相关行业各种资料、同行业的招募书。现在呢,如果我不一头扎在底稿里,我是不可能按时完成工作的。
这两年我是没觉得进步,看看下面助理,我也是觉得他们都是堰苗助长的,科目都做过,但是没有一个科目钻的很深。导致现在的审计习惯成了以前后两期数据差异为导向,不关心业务,只关心报表好看不好看。
我也理解助理们为什么呆不久,工资低、压力大、而且学不到东西。何必从这里呆着呢?
网友回答:
网友回答:
离开审计行业到甲方三年多了,前后在八大呆过,四大呆过。随着在现在各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程度加深,以及对审计的了解,审计出来跳到甲方越来越不容易。
我司招财务的逻辑是,审计出来的一般都考了注册会计,专业方面一般问题不大,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只是在面对企业层出的实际问题时,纯审计思维有时候会比较偏理想化不够落地,思维转变要花很长时间,所以综合岗位一般不考虑纯审计背景的人,技术岗位例如合并报表纯审计是OK的。
对于二本三本的孩子来说,去大事务所做ipo,做上市公司依然是一个相对不错的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抬高职业的下限。
网友回答:
事务所收费低是一方面,更大的问题是分配问题。本身事务所的定位就是专业技术行业,主要形式就是合伙企业,本质和马路上贴瓷砖,刷油漆的性质是一样的。你想想你找个人贴瓷砖,他只出工不出料(甲供材),一天要500,这500都是人家自己赚的啊,退一万步讲贴瓷砖的还有乱七八糟各种费用,他赚400没问题吧,那人工成本是80%,收益率80%。而审计呢,大所能有40%的人工成本(不包括合伙人的分红),那就是天了,大多数事务所人工成本都维持在20%-35%之间,非证券业务的低一点,证券业务的高一点。而剩下的钱呢,明明定位的小买卖(四大看似牛逼,就那点营业额世界500强排不进前10000),非要搞大型公司化运行,后勤管理成本一大堆,协会还有会费,报告风险准备金,项目自己负担的差旅费等等,更关键是揽活人的佣金,甲方回扣等等!
事务所毕竟是民营行业,畸形化发展很常见,即高平均,低所得。民营的都这样,大家都懂!
再就是事务所干两三年确实不行,这种去企业等于新人一样,除非你特别强大,但是特别强大的干什么都一样,都特别强大!再就是事务所和企业定位完全不一样,事务所你是业务员,有KPI的,在企业你是个后勤人员,即使有KPI也是虚的,心态不一样,重要性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