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小巷的商铺冷冷清清,到处是关门和转让的,这是因为消费水平低了吗?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我来谈谈,这个话题。我们从观察体验角度和逻辑分析分别来分析。
一、观察和体验的结论。
①先说说我以前所在的小区及周边,是广州天河区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北邻广州城市主干道,BRT就在小区门口,且三地铁站在小区半径一公里左右以内,交通极其便利;南邻城中村,有大量流动人口;西邻区域商业中心,也就几百米,人口更密集。东邻一些军事单位和公园,人口相对稀疏。2001年入住后周边还相对冷清,北面商铺主要卖机械类产品,其他则以日常生活相关的服务和食品为主,例如餐饮、理发、药店、超市、服装、文具、照相、五金等等。随着周边小区的建成,BRT和地铁开通,人气急升,周边商铺也增加了五倍不止。据我观察,目前周边商铺基本全部是出租和正常营业状态,一些区域人流密集,一些惨淡些。这十几年,我发现一些现象,一则开张和倒闭频率最快的是餐饮店,有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说的就是它了吧;二则,居民日常相关服务相关的店越来越多越来越全,越来越密集。譬如餐饮、药店、理发店、美容美甲、超市、中介、彩票,大多生意可以的。我数了一下,其中一条不到150米长的路上,有四家理发店、四家中介、四家药店,而且三家是门挨门,街上大多数是小餐饮店,天南海北各色餐饮,占比有60%以上。超市在减少,但不明显,且有连锁化、品牌化趋势。三则,增加明显的是美容美甲和药店、按摩、健身等与居民健康美容相关的店铺。以前很少或没有,这些年增加明显。仅仅是足浴按摩店就有五、六家。四则,与儿童教育、托管等的单位增加明显,小区内有小学生托管和教育性质的三家,舞蹈一家,音乐一家,幼儿园一家、绘画书法一家,而这些十年前基本是没有的。
综上所述,总体上邻街商铺未出现冷清萧条情况。适于小区内的店铺也未出现冷却的现象。总体上向居民日常餐饮、健康、教育方向发展,健康也相关相对稳定有发展,但是其他商铺改张就越演愈烈,餐饮店和中介最明显,存活一两年正常,三四年少,五年及以上基本没有。
②再说说周边较远的。周边三五公里内,除了小区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就基本是城中村的地盘。有大量人口,包括大量外来人口。大中型集贸或专业市场有五六个,分别是装修建材、钢材、电气、机械、消防等等,因为工作关系也去采购也打交道,总体上这一二年店方反馈说现在生意不好做,支撑着,希望度过难关,以前也有过这种波动情况。与我的观察也相符,比起三五年前,显得有些冷清但还未到萧条的程度,因为这些商铺有较强的实力,大多数属于建筑业相关产业,且大多是公司不是个体户,所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不至于那么容易成了开关型企业。
综上所说,与建筑业相关的专业市场是有些冷清,生意不好做,但远未抵达萧条的程度。其它我就不了解了,譬如服装鞋帽、日用百货等等。
③再者,我们放眼全国。根据新闻报道,网络传闻,结合亲身感受,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局部区域经济有好有坏,程度不同;行业发展有兴盛有衰退,裂痕越来越明显;传统企业等实体经济遇到了发展瓶颈,经营上陷入周期困境。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个体户,而个体户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差,而在非专业市场中,商铺的承租人多以个体户为主,所以这一二年,人们大街小巷看到的倒闭和转租的商铺越来越多,于此相关。这是主要经济发展的兴衰周期造就的。
二、逻辑分析的结论。
①收入放缓,支出增加。
这二三年我们手头愈发紧了。不是我们的收入没有增长,是收入增长放缓了,同时支出增长加快了。衣食住行健康娱乐等行业中,衣食需求相对弱化了,由于人口增速减缓甚至衰减,需求量也相对减缓和平稳了,但也相对精致化了,说白了就是价格越来越高,质量和款式越来越好了。购买同样数量的需求,支出的货币却越来越多了。例如,七八年前盒饭10元还可以买得到吃得下去,现在15元就惨不忍睹了。衣食行娱乐这些还算增长缓慢的。最大的增长来自于住和健康、教育,它极大地挤占了其它支出。先说健康,大部分老百姓是不敢住院的,除非不得以,为什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啊,动不动就几万,否则出不了医院。小病,头疼脑热感冒去一趟医院几百甚至上千就没了,而这些十年前还是几十上百来块。不说了,说多了全是泪。在说说教育,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相对来说这九年大部分时间教育支出是少的。但幼儿期的幼儿园教育支出、高中住读教育支出都不是一个小数,更何况大学教育,一年二三万的支出正常不过。九年义务教育中,这还是按有学区房的户籍人口计算的,没有学区房的、外省市区户籍的,孩子上学,光赞助费就几万。真是生得起,养不起啊。再说说住房,几年就翻一番,而且对于绝大部分老百姓来说是个绝对的大数。我现在所居的房子十几年来就涨了十倍不止。工资涨幅能赶上吗?不能。按比例,那我得现在月薪4万以上。所以许多八零后就是房奴,九零后基本开始绝望,零零后想都不敢想工资买房。动不动几百万,靠那点工资,不吃不喝、不生病、不敬老养老、不娶妻、不生崽养崽起码得二三十年,是人能干的事吗?
②经济周期进入衰退期。
改革开放后的前卅年,经济蓬勃展,年均GDP增长10%,七八年前逐渐下降,现在呢?目标5.8%,还不一定保得住。经济也如人的一生,有强时,有衰落时,周而复始。进入衰退期,老百姓感觉最明显的是收入放缓,钱不好挣了,工作不好找了。企业感觉最明显的是订单和顾客少了,营业收入下降了,员工流失严重了。个体户承压能力最弱,最易陷入入不敷出、倒闭、关张、转租境地。
③经济政策使然。
这一二年经济政策的基本导向是保增长,去杠杆。保增长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关键词是“保”字,说白了,旁白就是,现在经济处于下行业期,要保而不是抑。去杠杆主要是这几年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增长迅速,远超发展中国家,都向发达国家美国看齐了。风险因素大增。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不远的案例,所以政府处置手段就比较激烈而不是温和的。所以这二年我们确实感觉明显。企业贷款不容易了,额度减少了,企债难发了,违约增多了。更不用说个体户和老百姓了。
④消费趋势变化导致。
传统的消费模式是:制造业→总经销商→省地级经销商→市区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传导链各个环节都有利润盘剥,最终由消费者埋单。但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出现和兴盛。传统消费模式开始崩塌。而且这一趋势将向更高模式发展,工厂→消费者。消费变得订单化和个性化。所以奉劝大量的制造业的批发商就不要抱有太多幻想能好转了。关张或者转行是这些商铺的最好选择。
⑤商铺增多了。
这个变化其实大家都比较清楚。房地产发展所带来的不止是人口密集度增加,也带来一个趋势就是商铺也大量增加。商铺多了,免不了同业聚集,竞争加剧,而市面上大多数商铺属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种类,倾向于完全竞争,容易导致恶性竞争。最后大家都挣不了钱,一起完蛋。
⑥铺租和人工增长过快
这个大部分人都比较清楚。租铺开门营业,大部分商家一年到头算算,基本上是给房东打了工。当然也不乏能挣钱的店铺。但随之而来的铺租大涨甚至翻番,恐怕你就得拍屁股走人。是房东浮躁不理性吗?眼红吗?没有相关政策限制吗?恐怕都有。房东不会算你付出多少辛苦和血汗、心机,只看到生意兴隆,日进斗金。从你身上拔几把毛也不会将你怎么样吧。是吗?人工,工资上不去人员流动大,上去了企业受不了,二难。
- 上一篇:不想进厂打工的人,都去做什么了?
- 下一篇:怎么评价维辰财经发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