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一买后该如何卖出?
作者: 昆明财税服务平台
缠论在其原理上与其他的类似于波浪理论、道氏理论、江恩理论等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其更多的是以结构走势为原理,将其走势细化分解,便于理解与分析,通过当下的走势情况去分析接下来的趋势运行轨迹。
缠论结构的构成要素分型
顶分型:是明显的顶部K线形态,由三根K线构成,一般常见于上涨趋势中,第一天出现一根阳K线,次日出现的K线高点为三根K的高点的最高点,其低点也为三根K线低点的最高低点,若第三根K线为大阴线则大概率短期头部形态确认。
底分型:与顶分型结构相反,是明显的底部K线形态,同样由三根K线确认,一般常见于下跌趋势中,第一天出现一根阴K线,次日出现的K线低点为三根K中低点的最低点,其高点也为三根K线高点的最低点,若第三根K线为大阳线则底部反转形态更佳。
笔
笔——相邻两顶底分型的连线叫做笔,且两分型之间有一根独立的K线,即一个完整的结够至少由7根K线构成。
线段
由连续相邻的三个重叠的笔结构的起点和终点相连形成的结构为线段。(其间的笔可以超过三根但都为奇数如3、5、7、9等)
中枢
由连续相邻的三根重叠的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相连形成的结构为中枢。(同样其间的线段可以超过三根但都为奇数如3、5、7、9等)
级别
级别指操作的周期。一般常用的有5F、30F、日线、周线等。
背驰
背驰即指的是中枢的进入段的力量大于离开段的力量。一般有MACD形成的背驰和线段背驰两种。
缠论买(卖)点的定义第一类买(卖)点;某级别走势完成后,离开中枢且伴随着离开段的力量衰竭出现背驰的低、底(顶)分型。
第二类买(卖)点:第一类买卖点上涨(下跌)后出现的次级别回抽,不跌(突)破第一类买(卖)则形成本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
第三类买(卖)点;某次级别中枢离开本级别中枢,次级别中枢回抽不再回到本级别中枢内,则形成本级别的第三类买(卖)点。
小结:按照缠论结构我们已经把三类买卖点做了划分,都清楚了解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具体的买卖点的情况,以及各类买卖点形成的条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当下的结构走势,对接下来的趋势结构的运行发展提前做出研判,待买卖点结构确立触发买卖信号之时做出相应的操作指令。
买点操作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重点强调一下,对于第一类买点的执行,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建议操作。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类买点的条件是中枢离开段与进入段形成背驰而出现的底分型结构,所以,一般要等该级别背驰形成后才具备操作条件。但是,有一种条件下该背离形成的一买就不再成立,即第二类买点创了背离形成的一买的新低。所以,投资者若是在背离形成的一买介入的话,大概率也会出现短期亏损的情况。因此,一类买点出现我们可先持观望态度,待第二类买点确认后可以小幅建仓,其实最为安全的建仓买点为第三类买点,所以,我建议投资者重点去把握第三类买点的操作。
一买后的卖点操作按三类卖点操作
在本级别操作的条件下,当我们按照一类买点买入该股票后,首先我们可以完全按照缠论结构的三类卖点去操作。具体操作分为三种情况:1、第一类买点买入后出现第一类卖点卖出;2、或者第一类买点买入后出现第二类卖点卖出;3、或者第一类买点买入后出现第三类卖点卖出。
按仓位操作
这里的按仓位操作指把整体买入该股的仓位分成三等份,同样在本级别条件下按照第一类买点买入后,我们按照本级别的三类卖点分三次卖出。具体操作为:当出了本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时卖出三分之一的仓位;当出了本级别的第二类卖点时再卖出三分之一的仓位;当出了本级别的第三类卖点时再卖出最后三分之一的仓位。
按级别操作
而这里的按级别操作呢又分为两种情况。由“小转大”原理得出本级别的局部高点形成一般先由次级别的局部高点引发。情况一、按照本级别的第一类买点买入后,可以完全按照次级别的三类卖点去操作;情况二、和按仓位操作相类似,只不过这里是按次级别的卖点分仓去操作,即按照本级别的第一类买点买入后,可以按照次级别的三类卖点分别分三次卖出。
总结 :
对于缠论结构的买点而言,在同级别条件下:第三类买点虽说不是最低的买点位置,但确实安全系数最高的买点。而对于卖点而言,同样在同级别条件下;理论上第一类卖点是最高的卖点价位,也是三类卖点中获利最高的卖点;而第三类卖点则是最后的防守卖点,一旦成立则坚决离场。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