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足不行,难道是因为没有优秀的教练吗?

回答:

中国足球屡败屡战这么多年,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属悲哀,如果把国足不行归咎于教练水平的看法占据主流的话,那么我们多年来的学费都白交了。

1992年,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足球决定走洋为中用的路子,聘请德国人施拉普纳接替徐根宝,担任中国国家队第18任主教练,由此开启了洋帅执掌中国国家队教鞭的先河。

从施拉普纳开始算起,一共有12个人担任过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职务:

8名洋帅:

施拉普纳、霍顿、米卢、阿里汉、杜伊、卡马乔、佩兰、里皮

4名土帅:

戚务生、朱广沪、高洪波、李铁

这里面除了米卢获得过成功之外,就连里皮这样的大师都因对国足深感无力而辞职,带过皇马和西班牙国家队的名帅卡马乔更是在中国遭遇到职业生涯里耻辱性的折戟沉沙。

众所周知,其实米卢的成功有其特殊背景,难以复制。2002世界杯,日本和韩国作为合办的东道主不用参加预选赛,时任亚足联副主席和竞赛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吉龙,利用自己在亚足联的深厚人脉和强大影响力,妙手将中国抽进B组,完美避开了伊朗、沙特两强。

当时,澳大利亚还未加入亚足联,中国又不用与日本、韩国、伊朗、沙特亚洲传统四强碰面,米卢做的最多的只是为国足进行心理按摩和减压,灌输快乐足球的理念,让国足有信心去赢得该赢的比赛。

中国队启用过的洋人主帅们的来源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先进足球国家,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他们带着各自的足球哲学,满怀信心来到中国技术扶贫,但都铩羽而归。

如果说都是教练的问题,那也就等于是说中国球员的素养已经高到世界公认的先进国家足球理念都无法指导他们了。

实际上,这些洋帅在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岗位上时,都违心地说过中国球员有能力、未来有希望之类的恭维话,但离开中国后才纷纷吐露实情。

他们对中国球员除了有基本功差、自律性差这些基础的普遍性认识之外,最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中国球员对足球的理解肤浅、接收能力太弱。这是我们走偏的球员培养体系造成的。

我们的球员,如果从小展现出一定的从事足球运动的天赋,家里人又支持的话,就会走上和普遍孩子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

他们被集中起来,以足球训练为主,在文化教育方面是非常缺失的,造成中国球员普遍文化低、修养差,缺乏主动的学习能力。有句话叫“功夫在诗外”,一个诗人,如果成天只是闭门吟诗,而不外出拥抱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人世间的苦甜,写出来的诗一定会越来越苍白,最终失去艺术感染力。

足球也是如此,本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却被中国的青训体系扭曲为生命的全部。

球迷们只看到了成功跻身中国足球金字塔顶端的那些成功者们的奢华与骄纵,而那些被挡在职业足球门外的失败者付出的惨重代价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近邻日本大力建设全国高中联赛和大学联赛,拔尖球员基本都是从这两大联赛中发掘出来的,他们的球员没有经过太早地拔苗助长,和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并无二致,只是别人的业余爱好可能是绘画、音乐、文学,而他们喜欢的是足球而已。

这种开放式的选材恰恰给日本提供了最广泛的球员来源,让他们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出。而我们靠少量足球特长生组成体校、足校的闭环发展体制,不仅限定了选材来源,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球员身上缺失的东西太多,就是外教眼里的没有学习和接收能力的不堪大用之辈。

如今,日本注册球员数量是我们的100多倍,这种等同于几何数量级的差距不是任何高水平教练依靠先进的足球哲学和理念就能填平的。

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应该让所有人都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某个球员和某个教练不行,而是培养机制的问题造成选材面太窄,培养出的球员也资质平庸。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只有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多快好省走捷径的想法,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内不计成绩,埋头重铸青训体系,卧薪尝胆,他日再卷土重来。

  • 发表于 2022-04-22 01:20
  • 阅读 ( )
  • 分类: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