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足已经归化了多名外籍优秀球员,为何成绩还是不理想?

回答:

国家队的12强赛有4名归化球员参战,球迷们原本以为这会给国足成绩带来提高,但通过两场实战检验,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中国队接连败给澳大利亚和日本,而且是毫无扳平希望,更遑论逆转可能的那种完败。

归化球员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提升成绩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中国足球水平整体大滑坡

实际上,这届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实力都比巅峰时期有所下滑,但中国队面对他们时,场面比过去更加不堪。以前中国队和日澳相遇,像是在和上一档的球队比赛,球迷们还能怀着美好的愿望,期盼国足超水平发挥,从而爆冷。但现在再和他们碰面,完全是在和隔了一档的球队交手,双方能力的巨大差距让比赛结果失去悬念,想要爆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滑坡之快,在12强赛的前两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亚洲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拉大到了靠少数几个归化球员难以填平的地步。

第二,归化球员使用遮遮掩掩

中国足球一方面开启了归化大门,一方面在使用归化球员时又遮遮掩掩。坊间一直有关于归化球员上场不得超过两人的传闻,虽然从未看到过白纸黑字的相关规定,但从12强赛前两战的过程来看,此言不虚。

首战澳大利亚,中国球员明显拿球吃力,场面非常被动,但场上只有艾克森和蒋光太,而阿兰和洛国富始终作壁上观,显然,主帅李铁被有得到可以上更多归化球员的授权。次战日本,阿兰和洛国富又是先按兵不动,直到中国队带着1球落后的劣势进入下半场,才看到4名归化球员齐聚场上。这场比赛前,李铁肯定得到了万不得已之际可以打破归化球员上场人数限制的授意。

虽然派上全部归化球员没有改变输球的结果,但至少场面上大为改观,如果一开始就这样,与日澳的两战,至少可以朝着逼平对手的方向去努力。

其实,上两名和上四名归化球员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使用了归化球员,何必五十步笑百步。既然中国足球在屡次输得丢盔弃甲后已经失去了耐心和信心,又何必怕人笑话。

第三,归化政策限制

归化是中国足球屡战屡败之后抓住的救命稻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采用,但归化也必须遵从国际足联的相关规定。

首先,被归化对象以前不能有过代表其他国家队比赛的记录。在这个大前提下,还得满足以下4个条件之一,才能作为被归化的对象:

1. 本人出生在归化国。

2. 其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归化国。

3. 其祖父或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归化国。

4. 在归化国连续生活超过5年以上。

有了这些条条框框,我们能够考虑的归化对象并不多。

第一条,本人出生在归化国。

这条基本上没有意义,要是在中国的足球环境里出生长大的球员能够成材的话,我们还费那么大的劲去归化干嘛?

第二条,其父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归化国。

这条决定了这人大概率有一半的中国血统,外貌有中国人特征,这样的归化比较容易让人接受。比如侯永永,他的母亲就是中国人,他是中挪混血。

第三条,其祖父或祖母、外祖父或外祖母至少有一方出生在归化国。

国际足联的这条规定其实是为中国扩大了血统球员的归化选材范围,众所周知,中国移民海外的人口不少,随着这些移民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符合第二条的归化对象越来越少,比如李可和蒋光太,他们都是移民三代,好在他们的外祖父辈都是从广东去到英国的移民一代,这才让他具备了归化的资格。

第四条,在归化国连续生活超过5年以上。

这条规定为中国打开了非血统归化之门,但条件也比较苛刻,5年的时间门槛不短,以致于国家队里更需要的,能够梳理中场的高拉特还未达到为中国出战的条件。

在国际足联的归化政策框架下,中国足球的归化对象其实就只有两类,一是在海外联赛中崭露头角的华裔球员,二就是在中超联赛里长期效力的外援。

但是,归化对象必须没有代表过其他国家队比赛的经历,这就决定了可以纳入归化考虑范围的球员水平不会非常高。

我能想到的符合归化政策的,职业生涯成就最高的华裔当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效力过豪门阿贾克斯和国际米兰,为荷兰国家队出战过84场的中场工兵温特。温特的家族是从祖父那辈去海外淘金的。

能在足球圈里取得成功的华裔凤毛麟角,还必须在进入国家队之前被发掘并归化,但谁又能保证还未定型的未来之星,来到中国后会不会越踢越差呢。

而非血统归化球员必须在中国生活5年以上,这一条带来了两样后果,一是符合归化条件的球员年龄偏大,不在巅峰状态;二是长期在中超联赛踢球,水平不可避免下滑,艾克森和高拉特就是典型的例子。

归化不是随心所欲式的拿来主义,必须在国际足联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展开。归化虽然能在短期内带来国家队水平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还是有限的。

放弃幻想吧,沉下心来,踏踏实实抓好校园足球和打好青训基础,虽然见效不会快,但这才是中国足球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 发表于 2022-04-22 01:20
  • 阅读 ( )
  • 分类: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