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事情发生在七十年代,瑞士钟表每况愈下,在世界市场占有率急速下降,总出口量一年内就下降到了41.2%,美国以及香港为首的地区都以佩戴电子表为时尚,面对石英表表浪潮,即将没落的瑞士制表商劳力士也推出了石英表但是却险些配了本,是什么原因呢?
劳力的唯一石英表败的一塌糊涂
在这场钟表战中,以日本精工手表为首向整个机械表界发起了挑战,曾经1978年的瑞士《新画报》大字标题道出了瑞士钟表业的不安:“传统的瑞士钟表业就要消亡了,美国和日本电子表侵入海尔维第,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消失和滴答滴答的告终。”由此看出当时瑞士表业的危机,劳力士尝试如何才能反败为胜,于是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劳力士石英手表。
面对日本石英表的挑战,劳力士慌了。据说在1971年,劳力士一年就产了八十万块石英表。然后,意想不到,市场根本就不买瑞士人的账。劳力士的石英表,根本就卖不出去,成了赔钱的买卖。
一招击败日本石英制表业
即将因为这次跟风推出石英表而吃亏的劳力士高管做出市场调研,原因有两个:1)此款石英表相对劳力士原来的产品,实在太便宜了,消费者对此并不信任质量,而不敢购买。2)劳力士产的石英表和已占据市场的日本货比价格还是更贵,但是质量上并没有任何优势,这样消费者更不愿意买了。
时任劳力士总经理的海尼格决定,按生产月份,只保留12块石英表,以“劳力士限量收藏版石英表”的名义,进行拍卖。剩下的表,全部销毁。不出海尼格所料,这12块劳力士石英表获得了富人们热表的追捧,总计拍出了130万美元的高价,每块表售价超过十万美元。实际上每块表的成本只有1美元,80万块表的成本就这样被12块拍卖手表收回成本,从此再也不敢出石英表。
劳力士在石英的失败中找商业灵感
在石英市场险些吃大亏的劳力士从此在也不敢涉足低端手表业,也在这次失败中找到了品牌定位和商业灵感,既然市场不买账就在把价格提高,讲品牌故事,经过高层决议继续主攻高端市场,同时海尼格致力于提高品牌知名度。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劳力士与体育赛事、体育选手及世界知名艺术家展开广泛合作。这些合作也掀起奢侈品牌携手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热潮。加大品牌宣传做出了劳力士的品牌灵魂,其中潜航者系列在潜水表界的地位更是的数一数二。也因此带领瑞士制表业走出低谷从新夺回市场。
购表小贴士:在此事件中表友也可以总结出,今日的手表已经不单纯是价格越低销量越好,手表承载的已经不单纯是看时间的工具,所以选表应该遵循,在购表预算内尽量选择大众认可的大品牌,选择硬通货。
(劳力士的石英表你会购买吗?)
一个天天泡在手表堆里的人
一个资深专业且会选表的人
实话实说,凭良心为您服务,请关注
搜【大师腕表】有任何手表问题可留言可私信
一个让你了解更多腕表知识的公众号